11月12日,秋高气爽,深大附中操场上旗帜飞扬。高二年级全体学生意气风发,在董晓兵副校长、学生处刘书安主任、李万民副主任、教师发展中心赵子平副主任以及全体班主任的带领下踏上为期5天的“游学井冈山,共铸中国梦”的实践之旅。本次实践活动是我校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部分,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拿云之志。
13日清晨五点半,全体师生抵达井冈山。虽然清晨寒风凌冽,但师生们心中的热情却如炭火般温暖和炽烈。休整之后,同学们先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该馆于1959年建成开放,馆藏文物近3000件。其中有毛泽东当年用过的油灯砚台,还有朱德当年挑粮用过的扁担。一幅幅表现当年艰苦斗争的图画和照片、一件件当年战士们留下的珍贵的文物,还有耳畔讲解员生动的解说,同学们似乎回到了当年,对革命英雄的尊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随后,同学们参观了茨坪革命旧址群落。这是1929年1月毛泽东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14日上午九点,全体师生集聚北山烈士陵园。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祭奠先烈的活动。活动首先由学生处副主任李万民老师致辞,接着学生代表张琼月代表全体同学发言并带领全体同学宣誓。最后,由两名学生代表向烈士们敬献花圈,分班级在纪念堂向烈士们敬礼默哀。这里长眠了一万多名或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为了理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的烈士甚至比我们的学生年纪还要小。同学们唏嘘不已,更敬佩不已。井冈英烈们坚定理想、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深深打动和影响了同学们。同学们的敬慕之情就在这青山松柏间默默流淌。之后,同学们参观了小井红军医院——北京301医院的前身。木质结构的简陋的房子,当年落后医疗设备、贫乏的医药物质……我们的英雄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着,怎不让人敬畏?下午同学们换上军装,重走当年红军之路。英姿飒爽的少年们,在竹林间边走边歌,当年战士们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同学们身上重现。走在崎岖山路上,同学们感叹不已,当年只穿着薄薄的军鞋红军们在如此泥泞崎岖的山路行走是多么的不容易,如今自己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走完红军路,同学们参观了领袖峰。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毛泽东、朱德的领袖头像。头像下是以井冈山会师为背景的四组组雕构成。四周风景秀丽,红色的枫叶,翠绿的松柏,清澈的流水构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晚上同学们分组入住大井村农家,与农户们一起准备晚餐。日暮炊烟四起,黄昏鸡犬相闻。农村特有的风光,让来自特区的同学们兴奋不已、好奇不已。
15日上午,同学们与当地农户一起体验劳动的苦与乐。有的去挖红薯,有的去除草、翻地,有的去劈柴,有的去种菜,还有的去喂鸡和剥茶子。大家在农家学到了不少生活常识,增强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深深体会到了劳动的幸福和快乐,也深深懂得了应当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条件。随后同学们参观了大井旧居,亲眼目睹了当年毛泽东读书读报的读书石和神奇的常青树。跟当地的领队老师学唱了一首红军歌。在参观完大井旧居之后,同学们又参观了五大哨口中最著名的黄洋界哨口和井冈山红军造币厂。这个造币厂为此后的湘赣革命根据地造币厂和中央苏区造币厂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中国革命政权的货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晚饭之后,同学游览了茨坪镇上最著名的“天街”。晚上的“天街”霓虹映目,生意红火。店里摆的最多的是木雕、竹雕、红色旅游纪念品等。天街也是井冈山旅游的休闲胜地。在此,同学感受到了新时代革命老区的活力。
晚上八点,师生们登上了返回深圳的列车,结束了“走进井冈山红色之旅”的活动。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表现良好,参观时秩序井然,行进时纪律严明、劳动时不遗余力、活动时兴高采烈,体现出了附中学子的良好风貌。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会珍惜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安定的生活;传承井冈山精神,将艰苦奋斗的精神贯穿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去;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赵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