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青少年报:“北大最励志双胞胎”走进深大附中

我想去北大找他们
“北大最励志双胞胎”走进深大附中


本报记者 刘婉华
4月17日,深大附中迎来了两位90后男神——被誉为“北大最励志双胞胎”的新生代作家苑子文、苑子豪。同学们人手一本兄弟俩的新书《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听他们讲述高中学习经验。
学霸也是练出来的
“高考时,我看到数学试卷就知道很简单,用一个小时答完,然后考了满分。”苑子豪轻描淡写地扔下一句高考总结,现场立刻炸开了锅:“好厉害!”“怎么做到的?”“学霸啊!”
其实,刚上高中时,数学是苑子豪最头疼的科目,每次请教班上的学霸,都被打击得体无完肤。“他们老让我在脑里构建函数模型,这样那样啊,我越听越糊涂。嘿嘿,那会我觉得学霸真讨厌。”
高二时,苑子豪“擦边”进了实验班,从此“中了数学的魔咒”。
身在学霸堆里,苑子豪遇强则强,顶着几乎全班最差的数学成绩,当起了数学课代表,希望以这个头衔来激励自己学好数学。课间休息,他在背公式;活动课,他在教室刷题;只要一犯困就抓起练习册去问老师……高二到高三两年,他从一张卷子错一半到后来几乎都考满分,代价是瘦了三十几斤。每个学期,苑子豪能用掉六七个错题本。“到最后会发现自己累积的题量已经覆盖了考试内容,考试前过一遍基本就没问题了。”
说起错题本,哥哥苑子文也认为它是学好数学的必需品。他每次记错题都是只抄题干,隔天试着做一遍,能顺畅做出来就放过,做不出来的就对着答案理清思路,下次再做。有趣的是,弟弟苑子豪的错题本上还收录了数学老师讲过的笑话、段子,他说这能让情景重现,帮他记住知识点。哥哥的错题本上则有许多题型的归纳总结,“不管是哪个科目,善于总结都能让你少走许多弯路。”英语的阅读理解曾经也是苑子文的弱项,做多少错多少。后来在老师的指点下,他拿出了60套英语试卷,专门研究阅读理解,把自己常错的题分类,一个个地“啃”,终于让英语乖乖松开了他的后腿。
男神有颗坚韧的心
此次带着新书来到深大附中,看着现场数百个“小鲜肉”,兄弟俩又忆起了自己的高中生活,“那时候真是年轻又彷徨。”
“刚上高二时,我的成绩一下子从年级一二名掉到了二十几名,感觉压力特别大。”那时的苑子文跟大多数中学生一样,看着自己下滑的成绩很无措,常想着“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了,同学们是不是在笑话我?”不过,他并没有被不安的情绪左右。经过日夜苦学,慢慢地把成绩拉了回来。
作为过来人,苑子文告诉同学们,高中3年最重要的是要心无旁骛。他曾经也对着枯燥的课本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也时不时想着高考完要去哪里尽情地玩……“这些都不是你们现在要考虑的!不要被别人的生活方式影响,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哥哥一番话让现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这时苑子豪蹦出一句话,又让气氛变得活跃:“接下来我要讲一个悲情的故事,你们准备好眼泪。”他用搞笑的语言,穿插着当前网络流行语,讲了自己一个姐姐5年前独自到北京奋斗的故事,告诉大家努力加坚持就等于成功。“如果成功没有很快到来,也千万不要沮丧,不要觉得别人进步很快自己却停滞不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外校学生也来取经
听完学霸的学习经验,同学们人手一本书,排队等着两位男神签名。在长长的队伍中,记者发现了两个“间谍”——来自南山区育才中学的张璐和许兰馨同学,她们俩是专门跑过来“取经”的。张璐拿着刚签过名的书很开心地对记者说:“他们身上满满的都是正能量。高中压力真的很大,我要向他们看齐!”
坐在会场第一排的苏韵思同学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的人墙,不禁感叹:“我真想去北大找他们啊,可惜高考只剩下五十几天了……”苏韵思告诉记者,她最欣赏兄弟俩的心态和性格,觉得只有那么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战胜高中的强大压力。同样向往北大的还有曾冰婷同学,她希望男神能给她写上一句“我们在北大等你”,但因为人实在太多,男神只写了“加油”二字,“也够了,最重要的是今天听到了好多学习的好方法,我一定要用在自己身上。”
郑奕丹同学捧着兄弟俩的新书,指给记者看扉页上潇洒有力的两个签名:“要不是时间不够,我真想让他们给我写上‘心无旁骛’4个字。我觉得哥哥说得特别对,高中生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我们最需要心无旁骛。”
陈多雅同学行动比较迅速,已经把两位学霸的新书看完了。她从兄弟俩出第一本书时就关注他们,这次的新书同样给她很多正能量,“他们对学习、对人、对生活的态度,都给我很多鼓励。”
活动最后,深大附中学生代表给兄弟俩送上两套深圳的校服。他们在隔天特别穿上“扮嫩”,还自拍发了微博。
■相关链接
苑子文、苑子豪,1993年8月2日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2012年,两人以优异的成绩一起考入北京大学,分别就读于社会学系和国际关系学院,因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形象引起广泛关注,深受同龄人喜爱,曾受邀参加《鲁豫有约》、《一站到底》、《天天向上》等多个节目。兄弟俩现合作出版了《愿我的世界总有你二分之一》和《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两本书。

 

 深圳青少年报:http://qsnb.sznews.com/html/2015-04/27/content_3208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