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附中是全市唯一公办大学附中,享有独特的办学优势。作为深大教育实验基地,附中由大批教育专家引领,坚持高品位办学,占领现代教育制高点,成为基础教育领跑者。
今年9月,学校位于前海-蛇口自贸区的高中部新校区正式启用。新校区毗邻老校区,学校实现了高初中分校区办学,形成一校两部并驾齐驱、比翼双飞的新局面。
深大附中的教育,体现出大学的特点,秉承深大风气,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出了“感发意志,开拓智慧”,追求“厚积薄发,各成乃器”。不用固定的眼光来看学生的发展,始终相信,什么样的学生都要教好,学生们每时每刻都在进步,只不过有快有慢。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基础,个性发展才是根本。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2015年深圳市十佳校长刘重善
综合素养
让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在提升创新和国际素养方面,学校利用重点项目带动的方式推进。建设智能化探究实验室,由学校具有物理学科和信息学科双重背景的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科技制作作品,该实验室完成的智能目标跟踪仪、智能分拣仪等作品得到了来校参观专家的好评。学校引进一项国际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特色项目outreach program,建立“人工眼”探究实验室。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共建眼科学探究基地,共同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学生科技项目大展拳脚,以省创意机器人大赛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全国决赛获第八名。温淳、赵金、田伊欣、康立等多位老师在全市教育教学比武中名列前茅;熊宇鹏、郭晟尧等同学在“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杨理民同学的长篇小说《初心》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成为深圳校园青春文学的一面旗帜。
综合素养方面,学校推行社会实践积分制度,社会实践课程化、系列化、校本化,开展国防训练营、环保体验行、重走红军路、走进科技馆、潜能拓展营、社团深港行等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全市首创十余种校内社会实践岗,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得到锻炼,在活动中提升八大素养。
德育
阳光的学生,才是学校的追求
深大附中是深圳首批德育特色创建学校,“养成教育-己任教育-拿云教育”递进式德育,健康乐活校园、志愿者之校、青春正能量校园三大重点工程,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对体育,在初中和高一统一实行班级授课制,提出“让附中学子人人学会游泳”的要求,同学们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掌握了一种重要的安全求生技能;继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适时开始阳光跑操等大课间,校领导领跑,全校师生齐参与。学校被评为市高水平运动学校(乒乓球)和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跆拳道、羽毛球、游泳)。学校乒乓球高水平运动队在2015年深圳市中小学生乒乓球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周梓阳夺得初中甲组男子单打第一名,刘润升夺得初中乙组男子单打第一名,深大附中荣获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吴敏桢、朱俊瀛同学夺得全国中学生跆拳道锦标赛银牌和铜牌。
智慧化
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
在如今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建设“智慧教育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两大信息化系统,促进教育教学高效化和管理服务精致化,获评深圳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在智慧教育方面,学校推广“智慧教育云平台”,把课堂资源存放在云端,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批改作业,录制微课教学视频,实现精准辅导,减负增效。网上选课、过程评价,全面实时记录学习成长过程。学生可以根据需求点播学习和复习,随时随地与老师进行互动,获得及时的辅导和答疑。
在智慧管理和服务方面,完善“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学校的有线与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一网连通学校、家庭、银行,一卡走遍校园,便捷办理各项事务。
课改
为学生每个细胞找到幸福感
名师编写“导学案”,全程引领学生学习;智慧课堂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能力;量身定做“个性化作业”,作业少且精,减负又增效。
深大附中依托大学,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高端艺术等精品校本课程,提供多样化课程选择,鼓励学生在优势学科和特长领域实现最优发展。学校每周二,有人文、科技、艺体、实践四大类校本课程,每周三、周四有国家课程深度拓展和基础提升课程供同学们选择。学校高中每个年级都设有艺术班,高端特色全市有名:一是学生的高端,学校录取的艺术特长生文化分、专业分之高位列全市前茅;二是教师的高端,学校既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又有深大众多教授的鼎力支持,师资力量全市领先;三是课程的高端,学校既有绘画、乐理等传统的艺术课程,又有影视表演、播音主持、传媒编导等传媒类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中学就能享受到大学的教育;四是成绩的高端,艺术班专业考试通过率高、录取学校层次高,多人夺得艺术联考、单考全市第一,大部分考生考入清华美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一流的艺术院校。
□师资
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
深大附中是广东省教师实践基地、深圳大学的实验基地,十分重视科研引领。刘重善校长是深圳市名校长,教师发展中心胡兴松主任是中学首批正高级教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学校设立7个校级教师(班主任)工作室,由学校名师担任主持人,深大教授担任导师,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让名师更有名,让骨干更能干。赵金、温淳、田伊欣等青年教师在省市班主任能力大赛和教学比赛中荣获多项一等奖。
黄倩 通讯员 苏进聪/文、图
晶报:http://jb.sznews.com/html/2015-09/10/content_3331601.htm?v=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