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附中校长刘重善:让每颗种子都有开花的机会
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2015年秋季开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深大附中”)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新的高中部投入使用。看着一座全新的校园拔地而起,深大附中校长刘重善长舒了一口气:“初中、高中分部办学,是我2007年到深大附中担任校长以来的一个梦。现在,梦想终于成真了。”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更大追逐梦想的力量,刚刚当选为“深圳市十佳校长”的刘重善说,“升级版”深大附中的理想依然是“有教无类”“各成乃器”,让每颗种子都有开花的机会。
“低进高出”没有魔法
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成绩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成绩是万万不能的。
2015年高考结束,深大附中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本科上线率达96.62%,重点上线率达46.86%,本科与重点上线率均创历史新高。“按照重点本科上线的比例计算,深圳市大约有8000多名学生能考上重点,而深大附中的中考录取分数,在全市10000名左右”,刘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全市10000名左右,到近一半学生考入前8000名,深大附中“低进高出专业户”的美誉并非虚名。
刘重善告诉记者,每年深大附中招收的高一新生中,达到“四大名校”录取分数线的不超过40人,高分学生寥寥无几。但在这种情况下,深大附中还是年年给人惊喜,高考成绩不断攀升。该校每个年级都有一个“拿云实验班”,荟萃顶尖学子,配备卓越师资,根据学生的特点、个性量身定做成长规划和培养计划。“在2014年的高考里,我们的首届拿云实验班大获成功,48名学生中46人超重点线。要知道在中考入学时,他们间中考成绩640分以上的人不到一半”。刘重善欣慰地说。而现在,“拿云实验班”近乎百分百的重点上线率,更让人惊异于深大附中对学生的“升级”能力。
从入学时的平淡无奇,到高考时的超越惊喜,深大附中在三年里对学生施展了什么“魔法”?面对令业界惊叹的成绩,刘重善淡然地说:“这并没有什么玄机。我们不能用固定的眼光来看学生的发展。我总相信,我的学生们每时每刻都在进步着,只不过有快有慢。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各成乃器”才是追求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刘校长这一句朴素的话,其实道出了深大附中“点石成金”的秘密。“我从事教育事业30多年,始终推崇一句话——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基础,个性发展才是根本”,刘校长说。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在深大附中,没有人会逼迫你长成一棵乔木。深大附中只会为你提供最适合小草生长的阳光、土壤和气候,让你按照自己的个性,长得郁郁葱葱。
爱好艺术的学生,在这里找到了“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深大附中致力于培养高端艺术生,具有同档次学校少有的高端音乐班和美术班,配备专业艺术团队,开设大众传媒、播音主持、影视表演等高端课程,形成了文化与专业并重的培养模式,成就一大批文化基础好、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到全国一流艺术院校深造的梦想。该校艺术班多人获得艺术联考、单考深圳第一;美术、音乐、传媒等艺术生的重点上线率接近百分之百;很多学生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从该校毕业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的李梦同学已经成了影视新星。
爱好科技创新的学生,在这里简直是一头扎入了科学的海洋,畅游不尽。在今年的第十五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该校初二学生成杨博文、黄东篱在吴道锐老师的带领下,获得本次大赛创意机器人初中组全省第一名。此后,他们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比赛,又斩获了二等奖。在第3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成杨博文同学的作品《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分拣系统》斩获了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生物眼科学实验室、物理智能化实验室、地理天文堡……走进深大附中的校园,20余个学科创新实验室,就像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把把探究科学奥秘的钥匙。特别是该校的生物显微平台互动实验室,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可媲美大学水平。该校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共建的眼科学探究基地,由美国两院院士、世界人造视网膜技术的重要奠基者、南加州大学教授马克-霍默恩领衔,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8名博士组成专家团队……一所中学网罗了业界精英、博士团队,为学生们的科学探索“保驾护航”,如此高规格的“私人订制”让人赞叹不已。
爱好体育的学生,在这里同样可以找到“海阔凭鱼跃”的酣畅。除了跆拳道、羽毛球、游泳三大传统项目外,深大附中还在2014年设立深大乒乓球俱乐部深大附中基地,为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借着高中校区启用的东风,深大附中将在今年底完成对泳池的改造,届时一个恒温泳池将让更多体育特长的学生获益。“我们还依托深圳大学的资源,计划建立高尔夫基地,在校园足球上也争取有所突破”,刘校长的眼光放得十分长远。
学生的特长被呵护、被鼓励,从而走出了不拘一格的成才之路,这不也正是深大附中“低进高出”的一个原因?该校获得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金牌的戴威尔同学,中考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入校后,他在生物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没有被埋没,而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鼓励和挖掘。是深大附中“各成乃器”的教育理念,促成了一朵朵个性之花的怒放。
“‘有教无类’并不等于‘齐步走’。我们尊重孩子的个性成长,鼓励他们多重选择。学生们适合什么,我们就搭建什么样的平台,让学生找到学业的突破口,更找到获益终身的爱好和职业方向。”在刘重善看来,这比成绩单上的一串串数字更有意义。
“智慧校园”开启未来
深大附中这几年的成绩,充满了爆发式的激越。但是,刘重善比谁都清楚,一鸣惊人不难,难的是一直走在上升的道路上。
学校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在于老师的“升级换代”。作为校长,刘重善很重视教师团队的培训,他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市、区两级的骨干教师培训,甚至走出国门,放眼世界。“我们有7个校级的老师工作室,由学校的名优老师,结合深圳大学的教授,共同带领青年教师,形成成长共同体”。刘校长说,深大附中从不搞题海战术,老师们只会从“有效教学”上做文章——以“导学案”汇聚集体智慧,引领学生高效学习;通过“个性化作业本”,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使作业少而精;以合作的、实证的课堂评价方式改进以往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评价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的,还有科技的力量。“我们的校训‘少年心事当拿云’是李贺诗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少年应该脚踏实地,怀抱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成为栋梁人才。新时代下‘云’这个词又有了新的内涵,‘云’还代表尖端领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这正是我们的一个办学方向”,刘校长说。近年来,深大附中通过建设“智慧教育平台”和“智慧服务平台”两大信息化系统,促进教育教学高效化和管理服务精致化。学校在所有的教室和功能室高标准配备全市领先的电子白板互动多媒体教学平台,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录制微课教学视频,实现精准辅导,减负增效。网上选课、过程评价,全面实时记录学习成长过程。另外,学校的有线与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一网连通学校、家庭、银行,一卡走遍校园,便捷办理各项事务。今年7月,深大附中入选第一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不可否认,深圳大学的深厚背景,也为深大附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深大附中的学生可以跟大学生“分享”实验室、“分享”教授级的优秀师资、“分享”一般中学生很难触及的学术氛围……深大的院士、教授可以为附中提供优质课程资源,深大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推出的数理金融实验班、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实验、生科科学创新实验班、国学精英班等教改特色实验班可以与附中拿云实验班进行互动,共享资源。这是深大附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他们成功的又一个“秘密”。
如今,高中新校区的启用,让深大附中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初中、高中分校区办学后,我们有了更多的空间,不仅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更可以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形成‘比翼双飞’的态势”,刘重善说。扩大的“苗圃”可以栽培更多的“种子”,而每一颗种子都能按照自己的规律开花、结果……他离自己的教育梦想又近了一步。
深圳商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5-11/12/content_3384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