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附中的校园里,有一位绰号为“纠爷”“纠哥”的老教师。他年近花甲,却仍是学校里当仁不让的数学“解题王”,在业余爱好上更是“老而弥坚”——拿过深大教职工比赛的乒乓球冠军,在校园晚会上吹起笛子来能让观众沸腾……2016年,这位被学生形容为“可爱的老头”的老教师袁纠,又有了一项新爱好——文学创作。风雨人生的参悟和五湖四海的游历,让他的文学之路刚刚起步就大放异彩,给自己增添了一个“文学新秀”的身份。(□本报记者 武堂明)
从小到老的“解题王”
在深大附中,袁纠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形象就是“解题王”,无论多难的数学题,到了他的手上总能“迎刃而解”。有学生这样评价:那些让我觉得一辈子都解不出来的题目,“纠爷”总能在几分钟之内解出来,而且还有好几种解法,不服不行。
这种让学生心悦诚服的解题“神话”,对袁纠而言却不过是40年来的常态。1977年考入师范院校,他比同学解题快;1980年工作以后,他比同事解题快;1984年,他成为了全国第一批数学奥赛教练,带出高徒无数;与此同时,他还一度投身数学研究工作,发表高端数学论文十数篇……拥有傲人经历的袁纠,在面对学生时,却反复强调“勤奋与钻研”的重要性。他说:“我一开始也会遇到很多难题,就是靠着一股不解出来不罢休的韧劲,才能彻底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吃透相关的解题方法——这股子韧劲,才是最好的数学天赋。”
逸兴遄飞的“书写者”
数学是一门特别强调严谨逻辑的学科,然而“解题王”袁纠在生活中却毫无古板之态,总是操着一口湘音活跃在各种舞台上。2016年之后,他更是开启了一项新技能——写作。他在微信平台开设“四方缘”美文专栏,刊文120余篇,招来“自来水”无数。其中的文章,写游记,抒感想,叹追忆,言辞雅致,富于韵律美;写景色,写学生,写年轻的新老师,情感深厚,让人动容。这不由地让很多人诧异——之前从未显露的袁老师,怎么突然有了文学新“技能点”?
“技能点”当然不会从天而降。袁老师透露了一个隐秘往事——少年时代,他曾有一点口吃。为此,他多年坚持阅读《演讲与口才》杂志,并反复朗诵一些精美短文,因此积累了一些文学功底。从教之后,袁纠坚持每接一届新学生就上一堂“开学第一课”——不讲课程内容,只谈数学之美和师生相处之道。对他而言,几十年间设计的无数次开学第一课,其实就是最好的文学锻炼。
“缺乏追求”的老教师
登上讲台30多年的袁纠,今年59岁了。谈及退休后的生活,袁纠已有不少规划:“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缺乏追求’的人,在讲台上待久了,就真的一门心思琢磨教学了。数学研究、写文章这些事都耽误了。以后时间多,终于可以弥补一些。”
袁老师退休规划的第一件事,是希望能用自己的笔多“宣传”两个“家乡”——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和深圳市。前者是他的诞生地,也是曾国藩故里,百余年来人才辈出,影响了近现代中国;后者则是他的扎根地,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缩影。
在网络上,有不少深大附中的学生会讨论明星老师袁纠。其中常见的言论,是袁纠“对谁都很好,对谁都负责”,是袁纠“下课后不肯走,一直回答问题到下节课”“晚自习几乎不出教室”。而即将退休的袁纠,对此的回应是:“当老师,就应该这样做,这是没道理可讲的!”
校长评语
深大附中校长刘为基:
袁纠,深大附中数学高级教师,数学竞赛金牌教练。袁老师数学功底深厚,语言风趣幽默,从教以来,获奖无数,深受学生欢迎。袁老师多才多艺,尤以笛声引人,体育项目,以乒乓称霸。近期,袁老师以生活之感悟、从教之感怀、爱深之情怀,写出许多令人叹服的文章,充满正能量,师生点赞、朋友传阅、社会反响积极,在自媒体有着较广泛的影响。
南方教育时报: http://szjy.sznews.com/MB/content/201709/22/c183748.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