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南都专访刘为基校长:多元课程助学生“各成乃器”

   “少年心事当拿云”,拿云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由深大老校长章必功教授确定的办学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各成乃器)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深大附中要求每一个学子都志存高远,并为每一个孩子搭建丰富成长平台,实行“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即每个老师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


    前不久,著名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楠率队到深大附中出席小球大爱公益计划深圳站活动启动仪式,并给该校高三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励志演讲。这是继游泳奥运冠军焦刘洋后,今年第二位到访该校的奥运冠军。究竟这所中学有何魅力,引得两名奥运冠军先后到访?


    “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为学生发展搭台

    走进深大附中,“少年心事当拿云”七字校训映入眼前,这是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著名诗句。今年5月任职的深大附中第五任校长刘为基介绍,拿云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由深大老校长章必功教授确定的办学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各成乃器)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深大附中要求每一个学子都志存高远,并为每一个孩子搭建丰富成长平台,实行“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即每个老师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近百门校本课程、近百个学生社团,助力学子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比如,在高端艺术类课程方面,深大附中除了开设钢琴、声乐等传统项目外,还有表演、播音主持、电视编导等方向。刘为基说,每一年该校艺术生虽然不多,占全体学生人数不到10%,但是出口的质量非常高,绝大多数都进入了中国传媒大学等一流的艺术类院校。


    在学科竞赛、体育方面,深大附中也很有影响力,去年,王振宁、康蕴哲入选广东省生物竞赛代表队(全省仅8人),两人分别被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录取。今年,深大附中高二年级学生谌宇涛又冲入广东省生物竞赛代表队。学校拥有深圳大学乒乓球俱乐部在全市中小学设立的首个训练基地,先后被评为深圳市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学校、广东省乒乓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大学+中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

    作为深圳市唯一一所依托本土大学举办的公办中学,深大附中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一直在探索与实践。刘为基表示,除了图书馆、实验室等丰富的硬件共享,学校还与深圳大学互设创新教育基地,深圳大学教授担任附中创客导师,指导附中学生参加深圳市乃至全国的创新大赛,开设课程,形成了“大学+中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独特模式。


    “我们每个月都会邀请深圳大学的教授、专家进校园开设

    讲座,参与学生辅导等等。“刘为基表示,在深大附中,大学与中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一种常态。附中的学子,还可以通过网络选修深圳大学的先修大学课程,提前获得大学学分。


    广东省明年将启用“3+3”的新高考模式,作为高中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刘为基表示,虽然还没开始,但学校已经开始积极应对,去浙江、上海学习,进行了方案的初步设计。新高考对教师队伍的配置、课程安排等,都是全新的挑战,接下来,深大附中将对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平台、实验室配置等进行改造升级,使之适应新的发展。


    高考改革后,“选课走班”是必然选择,此前深大附中在校本课程范围内已实行选课走班制,如今还需要扩大到国家课程。这对学生而言,同样是全新的挑战,面对诸多的学科专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准备明年在高一高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和深大合作,请大学老师开设讲座,让学生提前了解大学的专业、课程、将来的就业发展方向,希望以此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指引。”


    教育不能苍白说教家长需言传身教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但心理发育有自我意识飞跃发展,情绪行为不稳定等特点。刘为基说,针对学生的特点,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活动让学生得到情绪的表达,借助朋辈、同伴的力量,为他们的品德、学习提供支持。学校还开设心理咨询室,每天都有深大的心理专业研究生参与调查和干预。


刘为基建议,这个阶段孩子自尊心、独立意识很强,家长需要学会怎样与孩子沟通,可以当面赞誉,背后畅谈,换一种方式,对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应对给予指引。家长的言传身教同样很重要,需要身体力行,树立榜样。“如果家长手机不离手,怎样培养爱读书的孩子呢?教育不能苍白地说教。”(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欧伟)

南方都市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G/html/2017-11/06/content_84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