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深大附中又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著名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楠。她率队到深大附中出席小球大爱公益计划深圳站活动启动仪式,并给该校高三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励志演讲。这是继游泳奥运冠军焦刘洋后,今年第二位到访该校的奥运冠军。
究竟这所中学有何魅力,引得两名奥运冠军先后到访?作为深圳唯一本土大学附属中学,深大附中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依托大学资源,深大附中的学生又有哪些不同的创新体验?深大附中又是如何开发学生潜能,点亮孩子小宇宙的呢?走进深大附中,这样疑惑便会迎刃而解。
“创新+”“大学+中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
谈到深圳的创新型高中,深大附中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培养真正适应未来科研环境与深圳创新型城市定位的人才,深大附中的科研深入到大学级水准,成立探究实验室,邀请中外科研专家共同加入,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指导。
目前,学校建设了生命科学探究实验室,引进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性特色项目-outreachprogram,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共建眼科学探究基地,美国两院院士、世界人造视网膜技术的重要奠基者、南加州大学马克·霍默恩教授团队亲自参与指导,共同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8名博士组成的专家团队,与学校的教师团队共同引领23名精英学子开展眼科学探究活动。
此外,学校建设智能化创新探究实验室,由学校具有物理学科和信息学科双重背景的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科技制作作品,该实验室完成的智能目标跟踪仪、智能分拣仪等作品得到了来校参观专家的肯定。该实验室还获市教育局创新教育实验室专项经费100万和优秀科技社团创建经费25万元。
不仅如此,作为深圳市唯一一所依托本土大学举办的公办中学,深大附中享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创新人才培养上一直在探索与实践。校长刘为基表示,学校与深圳大学共设创新教育基地,深圳大学教授担任附中创客导师,指导附中学生参加深圳市乃至全国的创新大赛,开设课程,形成了“大学+中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独特模式。附中的学子,还可以通过网络选修深圳大学的先修大学课程,提前获得大学学分。
良好的创新氛围,提供了学生实现创新梦想的钥匙。学校的机器人项目在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全省第一、全国第八。还有两个项目分获首届“深圳学生创客节”特等奖和一等奖;在第32届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荣获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017年还获得深圳市学生创客大赛一等奖和入选深圳市中小学创客实验室。很多深圳知名科技公司,如易尚展示、科大讯飞等,也与深大附中积极展开合作。深大附中的创新教育版图,正在逐步扩大。
“拿云+”“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台
一所学校的文化与精神,从校训中可见一斑。走进深大附中,“少年心事当拿云”七字校训映入眼中。校训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作品,倡导青少年学子以梦为马,莫负韶华,志存高远,敢为人先,还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各成乃器”的办学理念。
刘为基介绍,“拿云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深大附中要求每一个学子都志存高远,并为每一个孩子搭建丰富成长平台,实行‘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即每个老师至少开设一门校本课程,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近百门校本课程、近百个学生社团,助力学子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以此为指引,深大附中面对教育的差异,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学校开设拿云实验班、高端艺术班、学科竞赛班以及丰富的校本课程和社团等,为每个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各成乃器奠基。
学校以有效教学实验和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课程改革,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本科上线率近100%,重点率超70%,在全省重点中学中名列前28名,连续15年荣获深圳市高考最高奖———“卓越奖”。
学校在生物、物理、信息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竞赛成绩突出,进入教育部、中科协全国高中500强榜单。近年来,仅生物竞赛就获得1金2银1铜4枚国家级奥赛奖牌,其中,戴威尔同学以广东省第一名的成绩,为深圳市夺得首枚国家级金牌。近年该校有16名同学获奥赛全国一等奖,而被保送复旦、浙大等名牌大学,去年王振宁同学更是获北京大学录取。
学校注重通过专业班/队和学生社团建设,帮助学子培养艺体特长。除钢琴、声乐外,学校还有表演、播音主持、电视编导等高端课程。艺术生所占在校生比例虽然不多,但是质量非常高,绝大多数都进入了中国传媒大学等一流艺术院校。学校是深圳市首批阳光体育先进学校、深圳市首批高水平运动学校(乒乓球)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跆拳道、羽毛球、游泳)和足球特色学校。2016年升级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游泳、乒乓球)。学校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羽毛球等高水平运动队在各级比赛中摘金夺银,仅2017年就吸引了焦刘洋、王楠等奥运冠军到校指导交流。
“新高考+”做好“选课走班”教学体系建设
广东省明年将启用“3+3”的新高考模式,作为高中学校应该如何应对?刘为基表示,虽然还没开始,但学校已经开始积极应对,去浙江、上海学习,进行了方案的初步设计。新高考对教师队伍的配置、课程安排等,都是全新的挑战,接下来,深大附中将对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平台、实验室配置等进行改造升级,使之适应新的发展。
面对新高考,深大附中开展了多方面的课题研究,包括《深大附中分层分类教学模式下德育工作开展方案》、《深大附中新高考制度下高中课程开发顶层设计》、《深大附中新高考制度下走班教学的模式探讨》等,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员工都了解掌握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主动适应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高考改革后,“选课走班”是必然选择,此前深大附中在校本课程范围内和个别学科的选修模块已实行选课走班制,如今还需要扩大到国家课程。未来,深大附中将认真研究选课走班全面实施后的学涯指导、选课程序、课程设置、日常学业考试设置等选课走班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各类各层次班级班额控制办法,学生转类别转层次转班级管理办法,学生常规管理考核评价办法等选课走班的系统办法,为“选课走班”的全面实施做好准备。
新高考改革必然带来教学管理与信息技术运用的深度融合。深大附中以目前已有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和智慧课堂平台为依托,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为选课走班提供技术支撑,夯实高中阶段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学生的“一人一课表”,通过智能化的排课、选课、考勤、评课、成绩采集等管理活动,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学情动态诊断和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实现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全过程学习测评,精准掌握学情及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新高考对学生而言,同样是全新的挑战,面对诸多的学科专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准备明年在高一高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和深大合作,请大学老师开设讲座,让学生提前了解大学的专业、课程、将来的就业发展方向,希望以此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指引。”刘为基说。
“国际化+”助你拥抱世界一流名校
深大师院国际高中是深大师院的对外国际合作项目,由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CIE)、英国爱德思国家考试局(Edexcel)授权,开设拥有60余年历史的国际金牌IGCSE和A-level课程。该课程体系科学、严谨,被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1000多所大学认可,是中国学生参加国际高考、升读世界一流大学的最佳途径。该校同时是美国大学考试委员会授权的GA C-A CT教学与考试中心,并提供托福、雅思、A CT /SA T和A P培训。该校自2008年创校以来,已向英国牛津、剑桥,美国康奈尔、埃默里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多伦多大学,澳洲国立、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众多世界顶尖大学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H/html/2017-11/23/content_89604.htm?from=groupmessage
图:张一鎏 苏进聪
统筹:张一鎏 文:张一鎏 苏进聪
制版:朱利辉 尹洁琳 王娟娟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