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进入高中,独立主体的意识日益增强,同时面临学业、人际、成长等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如何把握时机,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校邀请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副院长王晓钧教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王新红老师先后为高三、高一的家长带来两场精彩的家长学校讲座。
备考犹如备战,有人把高三学子比作冲锋的士兵,把老师比作指挥的将军,把家长比作后勤保障官。那么,作为后勤保障官的家长该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高三呢?11月11日下午,我校邀请了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副院长王晓钧教授为家长们主讲如何把握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进行科学引导。
王教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有多年的研究经验,他分析了高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家长权威下降,同伴影响上升,在此基础上建议家长将命令者的角色转换为“朋友+导师”的角色。亲子关系改善是根本,备考的特殊时期则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如注意力分散、焦虑、失眠、疲倦、肠胃不适等。
面对这些问题,首先王教授分析了睡眠的规律,让家长对睡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提醒家长科学有据地疏导孩子的压力。他希望家长对孩子的高考成绩抱以合理的期待,不怀非分之想,鼓励孩子尽心尽力足以,生活按原有规律进行。平时多用幽默乐观的态度感染孩子,比如一个温暖的拥抱、暖心的鼓励;每次考完后引导孩子找出分数背后的问题而不是只关注排名;还建议家长多多关注高考信息,研读高考相关政策和志愿填报指南。
讲座中王教授融入了大量生活实例,并结合自己教育女儿的经历,与家长们分享了许多可贵的经验,娓娓道来,诙谐幽默,引人入胜。整场讲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期间掌声不断,笑声连连。
本届高三重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桥梁搭建,希望后勤工作落实到位能排解考生们备考中的压力,激发高三学子冲刺的热情,轻松上阵。
11月24日下午,我校邀请资深心理专家,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王新红老师为高一家长们谈一谈如何在高中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顺利度过高中三年。
王新红老师指出,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与父母分离的过程,父母应脱离理想化的状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在这个阶段父母与孩子相处遵循关系大于教育的原则,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共情地看问题,做有利于孩子的事情而不是溺爱。王老师有多年的咨询辅导经验和案例,她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家长认识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如何与孩子相处以及共同成长。(肖骙、梅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