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北师大王磊教授莅临我校作学术讲座

 最近,深圳化学教育届盛事连连,11月28日,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刚刚完满落幕,同时还举行了深圳化学化工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的成立仪式。11月29日下午,我们又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化学学科首席专家、全国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小学学科能力表现研究”项目负责人王磊教授来我校作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研究——理论、评价及教学改进”的讲座,本次活动由吴运来名师工作室、刘为基名师工作室、周小凡名师工作室和温海波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和名师培养,促进经验交流与学习。深大附中刘为基校长担任该活动的主持人。



王磊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修订的重点开始,向我们介绍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化学学习时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以及教学面临的新挑战,从而引入了这次讲座的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研究——理论、评价及教学改进”。



王磊教授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育团队从2011年开始对学科能力素养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教学水平测量工具等,并且在理论的基础上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成果介绍中,王磊教授给台下老师们讲解了的“学科素养的内涵构成及能力表现模型”。王磊教授援引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这一章节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学生无机物主题能力素养模型”,并且将学生解决不同难度问题时所需的能力分为学习理解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三个不同层次。她认为:知识经验是学科能力素养的内涵基础;学科认识方式是学科能力素养的内涵实质;学科能力活动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途径。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发现各种复杂的元素化合物问题中不变的核心,使得学生能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能选取对应核心认识角度,调用相应的推理模式,运用对应层次的能力,解决变化多端的综合性问题。


王磊教授认为,在应对新高考政策下的化学课程改革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到“从具体性知识传授到核心观念建构,从知识解析为本转变为基于学生认识发展为本”。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扎实自身的学科知识基础,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王磊教授的讲座内容详实,启发性强,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研究,又有实践教学案例,给在座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启发和教学启示。此次讲座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