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我校高一年级组在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小课题开题报告会。本次会议集合了我校高中部获得2017年深圳市中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立项名额的13个课题小组成员及其指导老师,教师发展中心李万民主任、教学处陈伟副主任以及高一年级组组长陈美英老师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来自高一(8)班的小主持人邵淼对我校小课题研究的建设情况与最新成果进行了简要说明。其中,去年我校在深圳市2016年度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优秀成果奖评比中荣获“小课题优秀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另外,在全市高中学段仅11个一等奖的情况下,我校高中部学生就斩获了两个一等奖。
在主持人的引领下,13个课题小组轮流登台汇报。据悉,这是我校首次为全体立项课题小组的开题搭建正式交流平台的尝试。此外,在为期一个多小时的紧凑活动中,本次开题报告会也呈现出了一些令人欣喜的亮点。首先是课题类型丰富多彩。本次获得立项的13个小课题中,既有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如《人体头发微量元素含量与机体健康的关系》),也有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如《探究近年中国各地区中学生阅读偏好的改变及其原因》;既有解读理论时困惑(如《对无限循环小数表示成分数的再探究》),也有直面生活时的好奇(如《深圳女性优先车厢真的是“女性优先”吗?》)。其次是研究工作踏实有效。尽管本次开题报告会议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大家明确各自的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案,但实际上却有不少课题小组是带着他们的初步研究成果“有备而来”的。其中,《隔音玻璃的隔音效果与玻璃厚度的关系》便初步制作出了相关模型。最后是汇报过程的简洁高效。由于每个课题小组只有5分钟的展示时间,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保证汇报内容的完整性,又能够突出本课题的“可读性”,这便成为了每个小组都需要衡量的问题。同学们在本次开题报告会上的表现证明,这样的限时展示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榕小蜂和它的秘密花园》这一课题中,汇报人就结合了诗歌创作的方式阐述了他们的选题缘起,这样“文理兼修”的表达方式立即获得了台下师生的一致认可。
汇报完毕后,陈伟主任与陈美英级长分别就本次开题报告会进行了点评。陈伟主任用“惊艳”一词对13个课题小组的汇报情况给予了高度赞许。为了帮助课题小组今后顺利地开展研究活动,陈伟主任还建议大家在此之前应该充分审视并挖掘各自课题的研究意义与价值点所在,以此为方向,再去针对性地提炼相关研究成果。陈美英级长则是从“有序”与“有痕”这两个角度来为小课题研究树立研究准则,即:一方面,确定每周二为高一年级的小课题研究时间,确保课题研究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培养有意搜集研究成果的观念,使研究过程有迹可循。
回首过去,本次进行开题报告展示的13个小课题竟是从全市3000多个申报课题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它们从获得立项名额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要获得大家的关注。为此,展望未来,我校也将逐步探索更为成熟的小课题研究管理体制,并将对这13个“幸运儿”予以持续性的跟踪报道,让小课题研究在我校获得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