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晚,深大附中“精灵之羽”合唱团赴京参与演出的《筑梦新时代——2018“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汇演》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五月的鲜花”专题晚会是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办,央视每年在“五四”期间推出的一档品牌节目。自2001年创办以来,成为了全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了展示大中学生奋发进取精神风貌的重要平台。今年的晚会总计近30个节目,全国近百所大中学校1000余名演员参演。虽然是全国大中学生文艺汇演,但受邀的大都是大学,参与演出的中学全国只有两所,其中一所是来自深圳的深大附中。
合唱团“唱”进央视
“精灵之羽”合唱团是深大附中的优秀学生社团之一。指导老师王琦带领合唱团在2017年深圳市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合唱节)“唱出心中的歌”获得小合唱一等奖,高中组第一名。还受邀参加“马来西亚皇城艺术节 1stMuar Art Festival”,担任《表演艺术晚会》及《让友谊的歌声展开翅膀》的演出嘉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不是假话。”高一年级学生王日君介绍说,节目演出也就五分多钟,但排练却十分严格。接到演出任务后,同学们从4月19日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训练。深大附中合唱团于4月23日到达北京,24日就开始进入中国农业大学的体育馆排练,4月30日,进入央视大厅走台、排练、录制,队员们已经整整训练了七天。王日君同学每天都把训练的进步、感悟和体会记录下来,不断写下激励的语言:“加油,为梦想而奋斗吧!”“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即使肌肉酸痛,精神疲劳,也阻碍不了我们去实现共同的梦想,我以我们团队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为傲!”
中学合唱团“唱”进央视,与北大、深大等大学生同台演出,这是“精灵之羽”合唱团的荣耀,也是深大附中学生社团实力的见证。
精品社团层出不穷
深大附中全面落实“一生一社团”,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戏剧社、文学社、跆拳道社、街舞社等8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有特长的同学发挥特长,让没有特长的同学培养特长。学生还可在社团部的指导下根据兴趣、特长创立新的社团。
目前,学校已有一批社团脱颖而出。智能化实验社、生命科学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社团,古风社、跆拳道社被评为深圳市优秀学生社团,获市教育局专项经费支持。每一个社团都涌现出一大批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先进典型。戏剧社《选举之前》获全国校园艺术展演金奖。义工社16岁女生李嘉琪走进尼泊尔当义工,创建“琪心公益”,为尼泊尔儿童筹款助学,蜚声国际。微电影社多次获各类赛事大奖。
3月21日,史上最年轻的老舍文学奖得主,中国四大文学奖首个80后获奖作家文珍为母校深大附中的学弟学妹带来一场精彩的讲座,分享自己的文学梦想,并现场与初中部和高中部600余名学弟学妹进行了提问互动,回答了如何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多个问题。据了解,文珍,1996至1999年就读深大附中,是从深大附中走出去的众多写手之一。
深大附中青青文学社是全国优秀文学社,多次获评深圳市优秀文学社。以文学社为中心,一大批小作家茁壮成长。杨理民同学的长篇小说《初心》由漓江出版社出版,成为校园青春文学的一面旗帜。刘宝儿同学获第13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A组一等奖,全省仅3人获此殊荣。多名同学入选深圳市十佳文学少年评选。
依托大学多元发展
为什么深大附中的学生社团发展得这么好?深大附中刘为基校长表示,深大附中是全市唯一的由深圳市教育局直属的大学附中,在搭建平台,促进学子实现个性化成长上有着来自市教育局和深圳大学的双重支持。深大附中是深大乒乓球俱乐部首个设在中学校园的训练基地。由深大附中承办的深大乒乓球俱乐部春季赛和秋季赛在粤港澳中小学影响很大,每场赛事都吸引众多选手赶赴深大附中参赛。深大附中乒乓球队能够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发展壮大。
学校还通过“大学+中学”的方式,培养创新人才。深圳大学在附中设立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大学教授担任创客导师,指导附中学子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创新大赛;支持附中开展创客活动,组建创客社团,组织附中师生到大学参加机器人课程的学习和观摩,开展附中创新俱乐部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这为智能化实验社和生命科学社等科学类社团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学校成为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赢家。2018年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该校再获5项大奖,其中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比赛的项目就有3项,成为全省晋级全国赛项目最多的学校之一。除此之外,学校还获得广东省中小学创客大赛特等奖。(深圳商报记者吴吉)
深圳商报:http://szsb.sznews.com/MB/content/201805/09/content_36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