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英语演说家”社团成功展演!用语言表达态度,感染世界!


1月3日,新年伊始,深大附中初一年级“英语演说家”社团迎来了本学期的演讲展演。学生们分为六个小组依次展示,声情并茂地用英语对已选课题展开介绍、汇报调研成果、发表自己的观点。




“英语演说家”演讲全纪录

 

最终,第一组(组名I Love Study)获得了一等奖,组员有杨佳睿、张艺萱、叶若水、朱笑宇、詹天欣,课题是“Specialty of Shenzhen: Milk Tea(深圳的特产之一:奶茶)”。

 


 

第六组(组名Rocket)获得了二等奖,组员有靳凯淇、徐子涵、邓誉琳、彭诚、张效端、姚嘉琳、丁炯文,课题是“What are we talking about when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SchoolBullying?(当我们在讨论校园霸凌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第二组(组名Griffindor)获得了三等奖,组员有叶骐畅、李若昕、秦东岩、黄嘉怡、郭子壹、赵晋楠,课题是“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K, USA and Australia?(都是英语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有何不同?)”。




 



第五组(组名TRP)同样获得了三等奖,组员有乔仕骅、王冠宇、陈逸洲、王秋升、漆宇中,课题是“Saygood bye to Pangolin(和穿山甲做个告别)”。




 



孩子们都学到了什么呢?

 

本学期的“英语演说家”社团,学生们打造1支团队,形成1种思维,完成2项调研,讨论6个课题,将英语作为沟通和表达的工具,提升综合素养。

 

1支团队

学生们自由组队,选出队长,自选课题,针对课题展开调研。每个组员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独立完成自己部分的演讲稿,并反复进行排练,组内相互帮助改进。依靠团队的力量,展现最大的价值。


 

1种思维

一学期的课程,学生们掌握“S-P-R-S-E”的思维,即Situation(背景情况),Problems(提出问题),Research(开展调研),Solutions(给出解决方案),Evaluation(结果评价),并将这样的思维逻辑贯穿在英语演讲中。同时,这也是海外高校学术论文写作的逻辑结构。掌握这种批判性思维,闭环地去思考和解决身边的问题,学生们将会在学习和生活中终生受益。




2项调研

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和小组座谈(Focus Group),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两种调研方式。通过这样的调研方法,学生们能够掌握最客观、最真实的一手调研资料,进而提出更科学、可信度更高的解决方案。



 

6个课题

每个小组的课题各有特色,涵盖奶茶与健康、国家文化差异、追星的利弊、沉迷网游、保护穿山甲、校园霸凌等,这些都是学生身边、校园里或社会上的问题。将英语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在提升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能够站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态度,关注周边,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传播正能量。



 

深大附中“英语演说家”特色社团,让学生将英语用起来,在丰富学科知识的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