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高中名师优课之陈伟: 穷“幽”极“微”,鞭辟入里

如果你想探秘异彩纷呈的生物世界,

如果你想体验极具挑战的竞赛课程,

如果你想目睹正高级教师的独特风采,

那欢迎你走进这节“接地气”、“满干货”、“新思维”、“重引导”的课程!

    虽然竞赛学习的是前沿高深知识,深大附中陈伟老师却从目前大家正经历的新冠疫情出发,引出教育部最近的“强基计划”文件,让大家真正认识到学科竞赛培训课程虽然是小众课程,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但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实现国家强盛梦想,适应国家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立足本校实际开展学科竞赛培训工作。



 

之后,陈伟老师的课程内容正式开始。她说道:“植物是生命世界中第一生产力,35亿年前,当地球尚处于蛮荒时代,植物的先驱者蓝藻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改造地球大气层的成分,使地球环境变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植物学作为生命科学各专业的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本次名优教师网络直播课堂,陈伟老师特地挑选了植物学竞赛知识作为本次网络直播内容的原因。陈老师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打破了大家对竞赛知识晦涩难懂的认知。虽然抛出了一串串的生物专业名词,但她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将植物细胞壁的专业知识讲解得鞭辟入里。一节课下来,非生物专业的老师都听得津津有味。



陈伟老师是中学生物正高级教师、国家级生物竞赛金牌教练、广东省生物竞赛省队教练,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获一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获全国一等奖19人次,具有非常深厚的竞赛教学功底。本次直播不仅吸引来了对生物竞赛感兴趣的初中学生及家长,也吸引了本校其他学科老师、外校学生以及深圳市其他名师的围观,直播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好评如潮!

 

教师感言:

今天有幸听到师父的优质竞赛课程《植物形态学》第一课时,整堂课以抗击新冠病毒期间的一首歌《你是谁,为了谁》导入,唤起学生对实事和社会公共安全的关注。接着以八十多岁钟南山依旧奔赴抗疫一线的壮举为例,揭示我国人才短缺的现状,通过介绍教育部“强基计划”,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而生物奥赛恰恰是国家选拔基础性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植物学是生物奥赛的核心学科之一,植物形态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节课从生物分类出发,先论述了两界到六界的发展历程,突出了植物界的地位和学习、研究植物学的必要性;然后对植物学的发展史、显微镜的发展史及细胞学说的建立进行了独到的讲解,显示了科技进步对生物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展示植物细胞多样化的形态、植物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效率的关系、植物细胞增大表面积的方式等,让学生建构起“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有利于迁移、应用这一观念于生物学其他知识的学习;最后介绍了植物细胞壁的细微结构,原生质与原生质体的概念,通过讲练结合,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巩固,也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总体而言,本节课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社会责任的提升;科学概念的学习与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培养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以及跨学科概念的建立,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深大附中生物教师:赵辉

 

在陈伟老师的课堂,看到了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高龄出战疫情第一线,国家对于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认识到了从高中开始对一部分拔尖学生竞赛培养的必要性。而在这一节课上完之后,能感受到竞赛并不是高高在上脱离高考,反而可以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俯瞰高考。一节植物形态学的课从生物学史到生活经验,再到高中教材环环相扣,竞赛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也比我们认为的有用多了。

——深大附中生物教师:杨孟迪

 

以钟南山院士这一时代楷模作为切入点,说明了目前开设生物竞赛课的目的: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这点值得我们的思考。在内容上,陈老师首先介绍了生物界分类标准,细胞学说的内容,显微镜的使用及区别等,作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再结合丰富的图片资源和文字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最后以相关的习题巩固之。整节课重难点明确,节奏舒缓,娓娓道来~即使在教学内容上属于生物竞赛范畴,但老师在讲解时多次地带领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将已有知识与本节内容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实在赞!

——深大附中生物教师:黄泽冰

 

第二节生物竞赛示范课为我们展示的是陈伟老师,在开课之前有幸听过陈老师的几次课程,可谓精彩纷呈。为了一堂内容为系统分类的课,她几乎把整个花店的花都买过了让学生实际感受,试问这样的老师和课程谁不喜欢呢。

那时候我记得只要进入办公室,就看见陈老师在专心地整理她的课件。陈老师是完美主义者,一字一画都是最专业最科学的模范。陈老师也是“拼命三娘”,她的时间除了分配在工作上,还是分配在工作上。她的对工作的投入让人敬畏!

今天她为我们展示的是植物形态学,以细胞和组织为专题,横跨高中教学和大学教学,既适合普通高中生巩固基础,增长见识,更是生物竞赛课程的典范教学。陈老师讲课声音温柔,不疾不徐,自带“知识光环”,并且内容丰富多彩,很多新颖的图片竟然是出自大学教授,很多典例既贴近生活,又和知识点紧密相扣。因此在教学效果上,既获得普通高中生的一致好评,又让生物竞赛生收获满满。在听课的人中有几位深大附中曾经的获奖学生,我相信他们听完一定勾起了曾经学习生物竞赛的美好回忆。

我听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心被这堂课充实了,意犹未尽的我竟然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完全没听够。我想,这种教学境界是离不开陈老师的专业和付出的,值得我一生去模仿和学习。

——深大附中生物教师:罗湘华

 

今天非常有幸听了陈主任的《植物形态学》这门课,虽然生物学科的很多知识都已经遗忘,但是,伴随着施莱登,施旺的熟悉的图像,一下子将我带回了高中的课堂。整节课,主任结合教育部发布的最新强基计划文件,凸显出了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带我们一起,介绍了生物竞赛的相关书籍,从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发展史,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深刻的感受到主任的知识渊博,贼厉害,后面又讲到了细胞壁,我听得津津有味,太熟悉了,整个课堂,全方位,无死角,介绍非常详细,深入浅出,非常好的一节课。

——深大附中数学教师:高洁

 

学生感想:

我上一次听陈老师讲竞赛课,已经过去了两年多光景。而即使在网络平台上,老师的发挥仍是那样的出色,一如当时在教室中面对面讲课时那样清晰明了地将知识及其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表达在我们面前。

—— 深大附中19届毕业学生 中山大学物理专业在读  胡太然

 

生物竞赛从课程内容的广度以及深度来看,与高中各个学科都明显不同,反而更接近本科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对于高中生来说,如何适应竞赛与课内学习的不同节奏非常重要。生物竞赛中需要学习的知识点非常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忆。在入门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先建立起整个知识的骨架,在这个基础上将知识点填充到骨架上,才会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陈老师在课程中很准确地选择了植物形态学中最核心的知识,并且将其进行了串联。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陈老师也着重对其进行了清晰透彻的讲解。生物竞赛是一个十分依赖学生自学的科目,相信在这样的课程的帮助下,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更高。

—— 深大附中17届毕业学生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康蕴哲

 

陈伟老师的课我已经仰慕已久。陈老师上课别具一格,柔和的话语,许多典例和配图都恰到好处。一堂课后,“细胞壁”这个词仿佛立体了起来,也让我发现细胞壁从结构和功能上,不止像高中阶段学的那么简单。陈老师的课让我对生物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体会。

——深大附中高一(1)班学生 顾靖宇

 

第二节课是陈老师所讲的植物形态学。她先是系统地为我们讲了历史上有关生物学分类的著名学说,之后还讲了植物细胞壁的细分结构,包含胞间层,初生壁和三层次生壁。 她上课时声音温柔,节奏顺畅。同时,她还为我们准备了很多资料和图片,使繁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我很庆幸我能有教学技艺如此精湛的老师。

——深大附中高一(3)班学生 林浩东

 

撰稿人:刘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