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造就生命延续的根基,
变异激起进化的层层涟漪。
研究遗传变异的分子机制,
为人类健康增添新的助力。
4月2日,深圳市高中生物学科第六次在线教学研讨课在空中课堂展开,深大附中赵辉老师承担的《变异的判定与应用》二轮复习课如约上线,深圳市生物学教研员颜培辉老师及来自各高中的生物学教师进行了线上观摩和研讨。
(一)把握高考考向,抓住学生的“痛”点
本节二轮复习课在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基本概念的同时瞄准复习过程中的易错点,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情境和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对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深入挖掘,促进学生基于事实主动建构,查漏补缺,突破变异类型判定的重难点;另外本节课综合性较强,内容涉及整个必修及选修内容,通过变异将癌变、病毒、酶、遗传的分子学与细胞学基础、生物进化及基因工程等有机串联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对前后知识进行统整和总体把握。
(二)注重科学思维、方法及探究能力的培养
遗传和变异部分最能体现生物学作为当今科学重要分支学科的属性,复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变异水平进行科学分类、梳理生物进化脉络、设计实验、辨别细胞分裂图等途径,从不同层面系统归纳、总结变异类型的判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高考题的解题实战中。
(三)关注和落实生物学社会责任的培育
以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及生活中的无籽西瓜与无子番茄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及变异在科研、生产实践(育种、食品、环境、医药)中的应用,并针对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及解决方案。最后,寄语高三学子勇攀科学高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和接班人,并提出全世界携手应对灾难,维护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及建立更繁荣、文明星球的愿景。
老师点评:
赵辉老师的课从两张孟加拉虎的高清照片开始,显示亲代和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顺利引入变异的概念;结合生活实际,区分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形成原因的差异,建立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图;用归纳法、观察法、“假说-演绎”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三个概念辨析清楚;最为巧妙的是用两个细胞分裂图中基因分布特点,来轻松突破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细胞时期判定这一难点。课程模块跨度大,将必修和选修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授课老师扎实的生物学知识功底。虽然参加工作未满三年,但专业成长迅速,教科研成果丰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颇具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教师。
-----生物正高级教师 深大附中教科研中心主任 陈 伟
赵辉老师是一位入职不到三年的青年教师,就承担了此次市级公开课,充分展现了年轻教师敢闯敢拼的精神。听完本节课后,却感觉不到他的稚嫩。因为他不但紧扣生物高考考纲的重点难点,还能结合学生的学情,带领学生稳扎稳打(概念的落实),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践,如无籽西瓜的培育),层层推进(比较各种变异的异同),最终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充分体现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最后还结合社会现状,引领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让广大高三学子受益匪浅。
-----深大附中生物教研组长 涂 斌
赵辉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具体明确,设计思路清晰,通过微专题的形式将变异在高考中的常考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薄弱点进行突破;精心设计筛选例题,循循善诱,引导深入,总结全面;注重题型的归纳,解题方法技巧的总结;课堂节奏适中,内容充实,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方法归纳,还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通过讨论区和学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是一节精彩而优质的二轮复习课,值得学习。
-----布吉高级中学 廖兰英
赵辉老师的市公开课《变异的判定与应用》非常精彩,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整堂课节奏把握也很好。赵老师从变异的概念分类开门见山地引出可遗传变异的三种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随之对每种类型的相关知识点的讲解都进行了精华浓缩,并能紧扣主题关联学生已学的其他章节内容,有助于强化学生理解知识点的相关性,帮助学生系统性学习相关生物学内容。紧接着,赵老师呈现出不同的方法来对变异类型进行判定和区分,让我们感受到了赵老师注重方法总结。随后的讲练结合及知识的实践应用,更让我们感受到赵老师注重对学科知识点的拓展延伸,注重教授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最后,赵老师又从生物学不同视角的角度对本节课内容作结,让我们再次感悟到生物学是一门发展型学科,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一门集宏观和微观生物学为一体的学科。
-----坪山高级中学 陈秀丽
学生感受
此次听完赵老师对变异的判定与应用的讲解后,不仅让我完美掌握知识,更让我对其教学方式产生敬佩。赵老师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清晰缜密的思维,能抽丝剥茧地将易混淆的知识清晰的展现出来,并能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去接受,同时他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估计,能很好地把控讲课节奏,使学生知识吸收量最大化。这样的课堂,相信大家都愿意去聆听吧。
-----高三(1)班 曼汇鑫
赵老师首先用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的比较来拉开帷幕,在设问中生动地阐明了辨别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的技巧。这样的开头无疑让我们对这节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然,兴趣是基础。之后赵老师便带领我们具体的回忆有关可遗传变异的重要知识点如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等,这样一来,基因突变的印象便牢牢的印在我们脑海中了。接下来赵老师便水到渠成的讲述了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等的知识,并教给我们判定的技巧。之后,通过对几个历年真题的分析,我认为我彻底掌握了这一重难点。最后,赵老师拔高了整节课,谈到了基因工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暖心的祝福我们。上完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提高了生物科学素养,十分感谢赵老师。
-----高三(3)班 姚顺雨
这次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变异的判断与应用本是生物学科中的难点之一,您先用一个大家所熟悉的例子引入,让我们对这次课有了极大的兴趣,再自然的导出本次课的知识点,用简洁严谨的语言解释一个个难懂的知识点,并点出高考考查重点,让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加紧扣高考。在讲完知识点后就是相应的习题练习来运用所学知识,老师为我们解读题干便于我们理解并指出考查方向,为我们答题提供灵感,利于我们更快能熟练运用所学。在掌握知识后老师不忘阐明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对我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起引导作用。总之赵辉老师的课严谨、导向性强,讲解透彻并会给我们科普一些有用的小知识。
-----高三(3)班 刘蓓佳
赵辉个人简介:
赵辉,深大附中高三生物备课组长、生物奥赛教练、科技创新及深圳市中小学探究性小课题指导教师、生命科学社指导教师,陈伟名师工作室成员。
参加深附生物竞赛教练团队,2019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学联赛获一等奖3人次;指导学生参加2019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大赛实践类项目获一等奖;个人获2019年广东省概念教学竞赛二等奖、两次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三等奖、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一等奖,深大附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等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连续两年(2018、2019)获广东省生物学教学年会学术论文大赛一等奖。主持并参与3项省、市级规划课题。参编专著《基于命题思维的高考导学》,广东科技出版社,2020;《高中STEAM课例精编》,外研社,2019;《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一本通》,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