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习课,尤其是网课中的复习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深大附中于珊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答案。本节复习课于老师先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复习,独立完成核酸这一核心概念的思维导图,然后再来听教师讲解有关内容,方法新颖独到。从学生的作业情况可以看出,深大附中学子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也说明于老师确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更好地开展本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老师这节课从最近的热门话题——新冠肺炎病毒入手,病毒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两个部分,那么核酸是什么呢?用热点话题开启本节课学习,新颖有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复习核酸分类、组成元素和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通过腾讯课堂“举手”功能提问学生两种不同的核苷酸的区别,并以表格形式详细对比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区别。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中核酸、核苷酸、碱基种类是学生常常弄混的地方,于老师专门以表格形式进行提问,让学生充分回顾这一部分内容,并用通过“腾讯课堂”答题卡功能,用题目加以巩固。再有序地复习核酸的结构层次,抽丝剥茧,一点点呈现核酸的结构这一知识点的脚手架,可见于老师教学功底之深厚。在复习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时,与必修二的DNA分子的结构相联系,进行知识的串联,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
那么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如何呢?于老师以实验进行说明。于老师先详细复习实验的具体原理。在复习实验步骤时,以挖空形式,通过腾讯课堂“举手”功能让几个学生自己举手回答填空,以问题导学的方法,激发学生调动自己的原有知识,主动进行有关内容的连结。于老师提问具体某个同学时,其它同学也积极在讨论区补充自己的答案,课堂互动氛围非常好。于老师在复习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时及时补充本节的注意事项,并强调有关操作细节,深入浅出,内容翔实。最后回顾实验现象和结论,再以典型的高考真题及时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帮助学生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对学生错答率较高的题目于老师进行了充分的解析,题目有难度梯度也有区分度,选题角度非常合理。
在复习核酸功能时,于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这个知识点跟必修二格里菲斯、艾弗里等科学家的实验相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充分对比了DNA和RNA的功能区别,与必修二的RNA的种类和功能知识点、不同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知识点相联系。还补充了核酸多样性并与蛋白质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之间联系,让学生看到多样性这个重要的生物概念在不同纬度上的理解。
最后于老师再介绍了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人类如何对新冠病毒进行核酸检测和疫苗研发。并以一个有趣的视频介绍核酸检测方法,让学生看到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相联系,体会学以致用,并特别强调中国各行各业,特别是医护人员在本次防疫工作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进一步升华本节内容,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于老师的课堂知识框架非常严谨、完整,重点突出,语言表达清晰,语调抑扬顿挫。课堂互动氛围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知识点。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网课教学的多媒体功能相得益彰。重视生命价值观以及学生科学研究和美好家国情怀的培养,完美的展现了生物学教学的育人功能,完整地实现了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专家和教师评语
今天我听了深大附中于珊珊老师一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享受了40分钟愉悦的时光。这节课有下列亮点:1.把《核酸》知识内容恰到好处地与当前新冠肺炎这一热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深奥的《核酸》讲得易懂而通俗,教学过程滴水不漏,自然流畅。3.提供了生物第一轮复习课的示范模本:“知识块—练习,知识块—练习,知识块—练习,→综合归纳。”每个知识块是通过(填空、表格、同类比较)形式呈现,“知识问题化”,即注意通过具体的问题进行知识的复习和方法的归纳,让学生充分动起来。避免了简单罗列知识和方法的做法。在我听过的许多课中,有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归纳知识要点和方法,造成课堂教学“前松后紧”的现象。知识点都有配练习(本课5个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4.备课用心,教学设计合理,课件醒目。师生互动好(绘制概念图、互动区作答、语音回答)。5.语言表现力极强。语言精炼、没有废话,抑扬顿挫的声音让人无比愉悦。
——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主任 胡庆华
于老师本节教学切入点选择非常好,在教学材料、媒体选择上都很不错,整体知识点连贯完整。比如有关核酸检测的视频就非常不错,值得很多教师学习。
——深大附中正高级教师、教科研中心主任陈伟老师
于老师本节教学以新冠病毒进行导入,紧密结合时事热点,整体内容设计紧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一旁辅助指导,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教学节奏把握得当。
——深大附中生物教研组长涂斌老师
于老师的课紧密联系当下疫情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内容充实、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运用思维导图,助力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实验教学关注科学本质及科学精神教育;讲练结合,节奏紧凑;互动较多,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件讲解结合视频、动画等教学技术,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值得学习。
——深大附中赵辉老师
于老师的这节课,内容设计很全面,以最近的国际热点“新冠疫情”导入,全面透彻的讲解有关核酸的内容,并且以学生为中心,适度拓展延申,讲解了“”核酸检测“等大家熟知却不知其所以然的”原理“部分,总的来说是一节设计巧妙、接地气的一节非常好的课。
——深大附中刘丹丹老师
今天下午于老师的课是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这个内容属于必修一,学生需要唤起高一学习的记忆,因此于老师提前布置了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复习来总结出核酸内容的概念图。课堂的导入是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图片,既紧扣本节课所学的核酸内容,又符合社会情形。接下来于老师从核酸的概念、分类、分子结构、组成、分布、功能和实验等几个方面全面而细致地复习。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比例非常大,师生之间通过语音问答来梳理知识,整个过程流畅,师生配合默契。本节课的课堂容量合适,知识难度中上,但是易错点较多。因此于老师会着重强调易错点,比如“核酸是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于老师强调“主要”二字,并告知学生核酸还能分布在拟核和细胞质基质和部分细胞器。最后的课堂总结让整个内容再次在学生心中系统化地加深印象,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最惊喜的是末尾的时候于老师为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个关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科普视频,并致敬和感谢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医务人员。既升华了本节课的内容,又把知识与技能和爱国与奉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融为一体。
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于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这节看似简单的课程,让我学会了很多,是一节意犹未尽的示范课。
——深大附中罗湘华老师
于老师的课首先是内容丰富而全面,条理清晰,对重难点讲解的把握十分精准。其次选题精准,难度适中,让学生在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的基础上得到运用。另外整节课节奏紧密,听者感觉舒适流畅,尤其是课初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导入与课尾的科学视频做到首尾呼应。整节课完整、严谨,体现了于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良的师风。
——深大附中杨丹燕老师
家长和学生感想
关于新冠病毒有一个高频词:核酸检测。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这对于我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蔓延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但什么是核酸,为什么核酸检测有效一直了解不够透彻。今天有幸旁听了于老师的公开课—核酸,于老师授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于老师首先讲解了一下昨天布置的预习知识点,并列举了几名同学的完成情况。接着于老师正式讲授核酸的相关内容,从DNA到蛋白质、多样性,从结构、功能和原理到检测实验,从人体实验到生物实验等全面系统地阐述。整个课程下来,我有一下几点感受:1.于老师对于讲授的内容非常熟悉,看得出备课充分、理解深刻;2.有关知识点既有原理的讲解,也有例题的解析;既有对易错点的分析,也有适时的归纳总结;3.于老师对于通过互联网授课方式已经非常得心应手,对于有关展示图片的处理,对于向同学们的提问和互动都轻车熟路;4.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非常注意将核酸知识和当下的新冠病毒穿插讲解,讲到如何检测,也讲到目前最新的核酸疫苗等生物前沿技术的研发,以进一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总之,我觉得于老师公开课内容丰富,准备充分,讲解流畅,层次分明,课堂活跃,同学们听的明白,我也受益颇多,感谢于老师!
——高二4班家长 王棋年爸爸
正当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又恰好听到于老师讲解关于“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知识。她深深的吸引着我走进了课堂:于老师的教学清晰明了,循循善诱,还邀请同学上台回答问题,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核酸的结构、分布、功能、实验,并通过做题让同学们掌握得更牢固。感谢于老师的精彩讲解,让同学们收获满满!
——高二4班家长 陈湘玲妈妈
首先从总体上看,整堂课气氛都超级棒!同学们很活跃,参与度和融入度非常高!再从内容上看,这节课于老师带我们走进了DNA和RNA的奇妙世界,让我们了解到了“遗传物质”和生物的奥秘。在本课快结束之时,于老师联系实际,带我们了解了关于病毒基因测序的技术,对现在蔓延的新冠病毒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体会到了生物科技的重要性。再加上老师和同学间的默契互动,整堂课都非常生动有趣,是很有收获的一堂课!
——高二4班学生 黄博涵
这节课余老师从新冠病毒讲起,详细讲解了核酸的有关知识。她涵盖了非常多的考点,讲得十分透彻到位,连一些细节也没有落下。听完她的讲解,我对核酸的认识已经变得清晰。余老师从来不拘泥于课本,她经常会讲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实事,如这次疫情。正如“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余老师的生物课能跟得上实事,让我们受益匪浅。
——高二4班学生 肖宇成
于珊珊老师的生物课给我的印象就是亲切生动并且收获满满。珊珊老师凭借深厚的教学功底,使我们能够掌握全面的知识点,在记住的同时理解重点的疑难知识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将老师教授的知识吸收为自己的。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吸引人的教学方式也功不可。珊珊老师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找有关生物知识的视频,并择优在课堂上播放。这样即提高了课堂趣味和同学们的专注度,又能让我们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对于学习的兴趣。正是这样的实力和创新,使珊珊老师的课大放光彩。
——高二4班学生姚瑶
生物一直都是很有趣的学科,它结合了很多知识,而于珊珊老师就把这些知识以轻松又好理解的方式传达给我们,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理解。一直都很喜欢老师的上课风格,清晰明了又不失风趣,很容易就把我们带进生物的奇妙世界!这节课讲的是核酸,我们在课前就已经整理了思维导图,所以一整节课的线索都很清晰,而老师又在整体框架中给我们补充了细节和知识点,就让我们的理解更加深入。这节课真的收获了很多,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收获!
——高二4班学生 盛婕
这节生物课收获满满,在这节课开始之前老师有让我们做核酸的知识点总结的思维导图,通过这项作业,我好好地梳理了一下核酸的知识点,把以前的知识都捡了起来。当然,我也发现了一些以前学的时候没有彻底弄懂的问题,就这样,我带着疑问上课了。珊珊老师讲的很生动很有趣,但是在轻轻松松上课的过程中又可以很好地汲取到知识。老师的上课节奏也把控得很好,不会太快也不会太慢,这就使我一直都很专注,没有时机走神,上课效率就高。课程结构也很合理很清晰,一路听下去没有感觉到任何的杂乱无章。总之就是,珊珊老师的课真的超棒!珊珊老师辛苦啦!
——高二4班学生 刘文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