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晶报:深大附中又在全国性赛事创佳绩

22名学生获奖,1名学生获决赛入场券!

深大附中又在全国性赛事创佳绩

 

近日,“海亮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竞赛预赛成绩出炉,25名深圳学子脱颖而出摘得奖项,其中有22人(一等奖8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6人)来自深圳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深大附中”),学生王晨宇更是夺得将于5月底举行的决赛入场券(深圳市仅1人、广东省仅6人进入决赛)。该校还荣获此次比赛的“广东省赛区最佳组织奖”。成绩如此亮眼,离不开平时的耕耘。“在深大附中,我可以快乐地学习。”王晨宇表示。学校精心、创新打造“拿云实验”“拿云竞赛”“拿云艺体”等一系列特色培养体系,为学生们提供个性化多元课程选择,助每一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捷报频传!教师获评深圳十佳科技杰出人物

“学校卧虎藏龙。”该校教师贺美利感叹。在竞赛体系培养方面,深大附中始终走在全市前列。该校学生戴威尔曾在第19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以广东省第一名的成绩为深圳市夺得首枚国家级生物奥赛金牌,近年来,又有王振宁、康蕴哲、谌宇涛等学生夺得两银一铜,为深圳市再添3枚国家级奥赛奖牌。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已有20多名学生获奥赛全国一等奖被保送或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有100多人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项,竞赛成绩突出,进入教育部、中科协全国高中500强榜单。

同时,学校近几年成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赢家”,获评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等称号该校高科技作品曾在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全省第一全国第八;5个项目获省级大奖,其中3项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比赛,成为全省晋级全国赛项目最多的学校之一。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暨首届中国(深圳)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论坛,教师吴道锐获评深圳市“十佳科技杰出人物”,他还曾以总评分第一获评第35届广东省“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

 

师资硬核!与大学共建双导师制项目式学习

深大附中历来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打造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成长和迭创佳绩铸造了“助推器和永动机”,其中有5名正高级教师,多名特级教师,10余名省市名师、名班主任和工作室主持人;30余名国家及省市级骨干教师;还拥有一批生物、物理、信息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的优秀金牌教练。

而作为深圳市第一所依托本土大学举办的公办中学,该校一直先行先试:与深圳大学协同育人,共设科技创新教育基地,探索“双导师制项目式学习”,邀大学教授担任创客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类大赛,组织师生到大学观摩学习;并邀世界各地科技大咖、人文大师、艺术名家到校做客“拿云大讲堂”,让学生接触前沿知识,仰望星空。此外,学校设有科技中心,其智能化创新实验室和生命科学综合实验室获市教育局百万经费扶持,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美国两院院士马克·霍默恩教授带来了国际特色项目-outreach program,与学校合作建立眼科学探究基地,共同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选择多元!定制个性发展方案育创新型人才

不仅如此,高端艺术、高水平运动、高尖国际课程等,是深大附中锻造的一张张闪亮名片。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该校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实践。

在该校,学生有多元的课程选择。学校设有艺术专业班,既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又有深圳大学众多教授的鼎力支持,师资力量全市领先,近几年多人夺得艺术联考、单考深圳市第一,年年实现“双高”:专业考试通过率高、录取学校层次高。今年艺考,学生王梓豪获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校两校专业成绩全国第一。学校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羽毛球等高水平运动队也在各级比赛中摘金夺银。通过中考报考深大附中并被录取的学生,可选择国际体系(深大师院国际高中),保留深大附中学籍,发放毕业证,还可获奖学金。

少年心事当拿云!未来,该校将继续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每位学生定制精英方案,鼓励学生志存高远,助力学生实现“拿云”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