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初中部道德与法治组在学校大教研活动周的指引下开启本组的活动,从作业设计着手提质减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举办学生专题讲座,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立足新课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落实立德树人。
深大附中团队、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团队、广东省南山区公安分局廖增华警长、深圳市光明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现江老师参与本次活动。
减负增效之作业展示——学科个性化与
递进式作业的探索
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深化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组内的作业设计,从“发”于生活,“美”于精神,“启”于思维出发。
青春的色彩,青春的我
“发”于生活,七年级是初中年级段,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延续,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以“青春期的烦恼”为议题,采用漫画形式探讨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与性心理特点,让学生了解自己青春期性心理的特点和规律,能够适应青春期,克服青春期的烦恼,珍爱生命。
(七年级青春期主题漫画展)
吾有所爱,其名华夏
“美”于精神,为了让学生从宏观的视角来认识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与成就,感受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美,同时为了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从而将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通过本次征文活动,道法课中的理论不再空洞,一个个中国故事不再是书本和新闻中的案例,更成为了同学们笔下的思考,成为了同学们心中所认同的价值。
(八年级“我心中的中国故事”道法主题征文展)
悉知中国情,共创中国梦
“启”于思维,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结合我国的国情国策,为九年级学生构建五位一体的大局观,在政治、思想、理论、情感上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初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志向。
(九年级国情国策主题思维导图展)
学生活动之禁毒讲座——生命教育与法治教育结合的探索
廖警长以一个经典的案例引入,分析了毒品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危害以及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让学生感受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重要性。接着,从毒品分类、吸贩毒人员圈内暗语行话等角度给学生讲解毒品的相关知识,为学会拒毒奠定基础。最后,给同学们具体分享了一些拒毒的技巧。
同学们在讲座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互动,踊跃回答问题。讲座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很多同学反馈讲座很精彩,案例丰富,讲座结束后,还有些同学们意犹未尽,排队与廖警长交流问题。这次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很多毒品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意识到要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友好交流之同课异构——新课标指导下的情感体悟式教学
深大附中携手深大坂田学校以同课异构的形式,探讨课例《单音与和声》。
环节一:课堂展示
当日,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大家展示了他们的课堂。第6节课,刘梅香老师在初一10班开展新课。刘梅香老师在课的设计上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常见问题,以小深这个主人公生活为线,由小及大,从班级生活、学校生活扩展到社会生活,再升华到国家生活,引导学生感悟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的关系,认同并践行在集体生活中要遵循的一些原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授课教师反思:
本节课遵循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要求,在课的设计上意图追求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思想的生成过程,突出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贯彻新课标理念。整合了基于生活的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探究情境;重视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不足之处是对细节和深处挖掘不足,在短时间内容量太大,学生是否真正感悟和认同存在疑问。教育机智有待加强,面对课上突发情况处理不够及时、机智。课堂生成有待加强,面对学生思想偏差没有快速、坚定地给予澄清。
第七节课,瓮莉莉老师在初一(6)班开展新课。瓮莉莉老师以集体小游戏导入,充分展现集体和声的韵律之美;从6班学生最近的生活着手,选队服、赛前训练等一例到底,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们在小组讨论环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们思维的碰撞,最后将集体的观念上升到社会和国家,从责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了本课的升华,落实立德树人。
授课教师反思:
对于新老师来讲,公开课是提升教学技能最有效的方式,平时被各种教学任务缠身,很难有机会精心设计反复打磨一堂课,所以当科组给到我深大附中同课异构的任务时,我带着挑战和期待的想法接下了。
回想准备的过程确实是辛苦的,种种设想,会有担心,再三打磨,不断调整。但是当我站上讲台,看到这么热烈的学生时,这堂课我是很享受的上完了,我感受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成就的,我给孩子们一堂精心设计的课程,孩子也用自己的优秀和配合成就了我40分钟忘我的体验,对于教师来说,没有比享受课堂更让人幸福的事了!
其次,我要感谢深大附中各位老师和专家的评课和建议,获益颇多。收获前辈和同行的肯定,让我对我的教学更有自信,指出我的不足,也帮助我在反思中进步。教师的成长是不断自我突破的过程,路在脚下,也在心中,继续学习,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环节二:专家评课
深圳市光明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现江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说课进行了点评。
他表示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本课进行了构建,让人以耳目一新,两位老师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充分贯彻新课标新课程的精神;能够很好的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打造基于学生生活的高效课堂;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探究情境,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重视关键能力培养,通过问题解决提升思维的品质,探索创新课堂评价,及时提供适切的行为表现反馈;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巧妙激励学生深度参与积极性。
专业提升之专家培训——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构建
5月19日下午,王现江老师作了《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专题讲座。
以同课异构为基础,结合课例,从建立以学习为中心,学科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的角度,强调根据不同学科,选择不同情景,发挥不同水平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功能,共同实现价值的引领作用,通过知识、情境和任务将学科素养落地。
评价的实施中,结合评价内容,采取综合灵活的评价方法,遵循及时性、生成性、针对性、激励改进并举的原则;命题时可参考新课标中的样题,结合时事新闻。
王老师的评课与讲座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周有了一个高质量的收官,我们会遵循专家的引领,在教学处的指导下,积极教研,认真学习,将创新融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任务,做新时代的思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