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来说,或许是得优质多元课程者得天下。随着大学入学渠道多元化,高考裸考之外,竞赛保送、强基计划等已成为优质高中、尖子生激烈竞争的“主赛场”。在深圳,坐拥优质生源和强大师资的头部高中,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此作为“再创辉煌”的着力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举措层出不穷。
龙年伊始,深圳传统名校深大附中就放了个大招。2月22日,该校举行2023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启动仪式,试图通过课程这一“牛鼻子”,牵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毫无疑问,这将是深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升级!
该校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长边海峰介绍,深大附中自2019年开始一类自主招生并组建“拿云创新实验班”后,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作了许多新的探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更是举全校之力,在课程、教材、师资、场地、经费等方面全力谋划,并最终推出全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深大附中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边海峰
据介绍,即将在2023级拿云创新实验班启用的深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包括五大学科竞赛课程和雅思课程,既着眼于学生的学科素养,亦重视其终身发展。
此外,课程的实施将更加扎实有力。深大附中副校长陈美英介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将进入课表之中,在完成国家课程教学后,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小灶”。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坚实的学习保障,学校还为创新班配备了覆盖所有学科的“学科班主任”。
深大附中副校长陈美英
边海峰进一步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的实施,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发展规律。高一会通过竞赛、雅思等高端课程的开设,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术视野得到极大提升,表现优异的学生可借此冲刺学科奥赛,获得高校保送或提前录取;高二的教育教学将着重冲刺各高校的强基计划;高三则回归高考。“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当前国家课程的并行,互为补充,着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的开设非常有计划和梯度,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最优发展。”
同样基于这样的理念,同时也得益于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上的丰富经验,深大附中在高端课程的初高中衔接上也有“杀手锏”。边海峰介绍,很多学生是到了高中才对竞赛课程感兴趣,但往往因为没有小学初中的竞赛基础而失之交臂。为此,深大附中专门打造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初高中衔接课程。报考深大附中并被录取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可以提前获得学业上的支持。
2023级拿云创新实验班全体同学参加课程启动仪式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强大的师资团队。师资是课程实施的根本保证。为此,深大附中组建了由校内+校外名师组成的强大竞赛教练天团。仅仅是校内的名师就“金光闪闪”,一起来看一下↓
陈伟
生物正高级教师
刘为基
化学正高级教师
广东省督学
南粤专家型校长
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
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雷红涛
数学特级、正高级教师
省市级骨干教师
市高中数学教研员
主研、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多篇,主编论著多本
容升军
数学特级、正高级教师
深圳市优秀教师
市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
优秀数学竞赛教练员
优质课比赛五次获市一等奖
赵金
语文高级教师
深大附中高中语文科组组长
深圳市语文科高考工作先进个人
“叶圣陶杯”全国决赛指导教师
高洁
数学学科教师
深大附中数学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
深圳市命题大赛一等奖
杨帆
英语高级教师
深大附中英语教研组组长
深圳市“优秀班主任”“高考工作先进个人”
创新英语大赛特级辅导老师
英语素养大赛优秀辅导老师
薛莉
物理高级教师
深大附中高中物理教研组长
主持省级课题一项
蔡钦
化学学科教师
深大附中信息化中心副主任、化学学科科组长
深圳市“优秀教师”“先进教师”“高考工作先进个人”
全球发明大会(ICC)“优秀指导教师”
涂斌
生物高级教师
深大附中生物教研组长
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金牌教练
广东省生物学优秀教练员
广东省名师工作室成员
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生物学联赛获全国一等奖19人次
陈林
数学学科教师
深圳市“名师工程”第五批名师教坛新秀
广东省高中数学核心片段讲授一等奖
深圳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汪中明
物理学科教师
薛莉老师省级课题组成员
深圳市微课大赛二等奖
第六届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张技
物理学科教师
2015年高考工作先进个人
第三十六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老师”
2016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命题比赛三等奖
在核心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傅莘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中国计算机学会认证信息学竞赛教练
鹏城杯信息学奥赛优秀辅导教师
辅导学生多次获得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省一、二、三等奖
梅雪
英语学科教师
丰富的一线教育经验+高三备考策略
辅导学生参加“外研杯”“英语能力大赛”等赛事多人次获奖
梁文文
物理学科教师
物理竞赛教练
辅导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多人次获奖
深圳市高考工作“物理学科教育先进个人”
黄泽冰
生物学科教师
辅导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3人次
辅导学生获深圳市青少年科创大赛“科学论文”一等奖
广东省陈伟名师工作室成员
石艺霞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广东省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二等奖
深圳市优秀教师
深圳市高考先进个人
钟晓欣
中学化学一级教师
辅导学生4人次获得省赛区化学竞赛二等奖
2022年广东省赛区优秀辅导教师
深圳市化学教研员申燕工作室成员
朱云飞
物理学科教师
深大附中高三年级备课组长
2022年深圳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023年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陈亚琼
语文学科教师
2020年深圳市高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高中语文学科一等奖第一名
2021年深圳市中小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中语文学科一等奖
田伊欣
英语学科教师
执教课例入选《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英语教学研讨课课例集》
2018年深圳市高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高中英语学科一等奖第一名
王弦
化学学科教师
深圳市基础教育系统“名师工程”第五批教坛新秀
广东省第二批基础教育高中化学教研基地(深圳)骨干成员
深圳市高考模拟命题比赛第一名
2023级拿云创新实验班
竞赛课程学科班主任
事实上,作为深圳历史最悠久、学科最齐全高校的附属中学,深大附中历来注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这方面耕耘已久、成果丰硕。
2019年深大附中首创基于中考成绩的综合评价高中自主招生录取模式(“631”模式),2020年该模式被深圳市教育局采纳并在全市推广。学校将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独立编班,依托深圳大学雄厚的教育资源,共同探索“高中+高校”贯通培养、协同育人新模式,共同打造创新拔尖人才。
在师资支持上,深圳大学的47名院士,600名教授,700名副教授,1300名博士后以及200名访问教授、24个学院及100多个专业,不仅能为深大附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能为“拿云创新体系”蓄力储能。
深圳大学4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重点生源中学校领导来访活动
深大附中党委书记刘为基在深圳大学卓越生源基地颁奖仪式上发言
在课程资源上,深圳大学为深大附中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八大资源:深大名师进附中、MOOC大学先修课程、MOOC大学专业先导课、荔园创新体验营、荔园生涯团、众创空间援建计划、高考招生援助以及附中教师及管理骨干培训,让附中学子在中学阶段就得到来自大学的专业指导和学业支持,提前过上“大学生活”。
在培养模式上,深大附中与深圳大学共设创新教育基地,由深圳大学教授担任附中创客导师,指导附中学生参加深圳市乃至全国的创新大赛,并开设课程,形成“高校+高中”培养创新人才的独特模式。在深圳大学的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就设立有深大附中创客实验基地。深大附中师生可以组织为单位,到深圳大学参加机器人课程的学习,并开展附中创新俱乐部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
深大附中学子走进深圳大学探索科技前沿
在各方努力下,深大附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也取得了辉煌成绩。生物学竞赛以广东省第一名的成绩为深圳市夺得首枚国家级生物奥赛金牌。学校生物、物理、信息学、化学、数学等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名列教育部、中科协全国高中500强榜单。近年已有20多名同学获奥赛全国一等奖被保送或通过高校自主招生考入名牌大学。
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委员会胡慧建主任一行来深大附中交流
除了生物竞赛,深大附中学子在多项全国性竞赛活动中屡获第一。仅2022-2023年,全国中学生地球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该校斩获一等奖9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7名,获得一等奖数量为深圳市第一,其中冯舒翼同学以广东省第九名的成绩进入全国决赛。在高科技创新方面,学校与加州大学、深圳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科创基地和实验室,指导学生参加科创比赛,晋级全国赛项目数量名列全省前列。学生科技作品在全国机器人大赛获全省第一、全国第八,吴道锐老师以总评分第一获评广东省“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学校获评“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深圳市创新领跑学校”。
随着全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启动和扎实推进,相信有着独特优势的深大附中还将创造更大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