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高二走进湖南研学,领略湖湘文化

2024年的夏日,深圳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年级的学子们,踏上了前往湖南的研学实践之旅,这不仅是一场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一次心灵的远航。五天的行程,满载着对湖湘文化的探索、红色精神的追寻,以及对未来梦想的启迪,让每一位参与者在行走中成长,在体验中领悟,在思考中升华。


启程:梦想的号角,青春的誓师

6月5日,阳光明媚,深圳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园内,一场庄重的出征仪式拉开了研学实践的序幕。


在陈美英副校长的主持下,边海峰副校长的深情寄语:“你们的青春旅程,将因这次研学而更加丰富。望你们以眼观察,用心感受,以行动践行,让湖湘文化成为你们成长的沃土,红色基因在你们心中生根发芽。”刘为基书记的授旗仪式,更是将仪式推向高潮,一面旗帜,承载着学校对学子的期望与信任,也预示着一段新旅程的开始。


第二天:湘楚文化的灵魂触动

次日,当晨曦初破晓,同学们的身影已活跃在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湖南大学,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学府,以其“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骄傲,迎接着远方的客人。


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其古朴的建筑与深邃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们在每一砖一瓦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每一句“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都在提醒着他们求知的真谛。午后,湖南省博物院的探访,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马王堆的神秘、辛追夫人的传奇,让历史的画卷生动地展现在眼前,激发了学生们对古代文明的无限好奇。


第三天:红色记忆与农业科技的双重洗礼

6月6日,橘子洲头,同学们齐声朗诵《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同志的壮志豪情仿佛穿越时空,激励着每一个人。在隆平水稻博物馆,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如同一颗种子,种在了同学们的心田,让他们深刻理解到科学的力量和责任担当的重要性。那一粒粒“稻粒”形状的建筑,不仅是对袁老科研成果的致敬,更是对农业文明和科技创新结合的美好诠释。


从隆平博物馆出发,来到伟人故里,韶山。《最忆韶山冲》以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为主线,通过现代科技的表现手法,如静态LED、动态LED、全息投影、3D影像等,让同学们沉浸式地追寻了毛主席的成长经历和革命历程。




第四天:缅怀伟人,体验农耕,

篝火中的青春欢歌


第四天,同学们的脚步停留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故居的参访,让大家对这位伟人的生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的成长历程、革命精神和伟大贡献,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下午的农事体验,让学生们在汗水中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亲手包制的粽子、亲手捕捞的鱼儿,不仅丰富了餐桌,更丰富了他们的人生体验。


夜幕降临时,篝火晚会上的歌声、舞蹈、笑声,成为青春最美的注脚,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象征着青春的梦想与希望。


第五天:一师范的启示,研学的圆满落幕


最后一日,同学们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这里是毛泽东同志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他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里,学生们感受到了伟人青年时代的求学热情与革命理想,"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题词,让每位学子都深深反思。


闭营仪式上,陈益雷同学代表发言,分享了研学的感悟与收获,汪中明年级主任的总结致辞,既是对过去五天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鼓励学生们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重任。


结语:在历史与现实中成长,

向未来启航

五天的研学实践,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文化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觉醒。深大附中学子们在湖湘大地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迹,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汲取了前行的力量。从历史的深度到文化的宽度,从科技的前沿到农耕的质朴,每一步都让他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宽广。他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即将回到熟悉的校园,但这段旅程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这份经历将成为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让他们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