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孙颖莎和队友王楚钦夺得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参赛历史上的首枚混双金牌,让国人为之振奋和骄傲。过去一年,孙颖莎成功斩获了七个顶级赛事的单打冠军,共将14个冠军奖杯收入囊中,宛如国际体坛的一颗璀璨巨星。吴咏琳和覃予萱两位新星在2024乒超联赛中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本次活动,来自深圳大学乒乓球俱乐部的高水平运动员们走进深大附中,既是一堂生动的“场馆里的思政课”“冠军课”,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体教融合实践。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钟义应,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报水,深圳大学体育学院书记李智军,深圳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刘建,深大乒乓项目负责人、深圳大学乒超俱乐部代表队教练员高颖等领导嘉宾,深大附中党委书记、深大附属教育集团总校长刘为基,深大附中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边海峰,深大附中副校长谢芳芳、陈美英及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下午4时,孙颖莎和深大乒超运动员们来到深大附中高中部腾云楼乒乓球馆,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深大附中初中部云上舞蹈团带来了英歌舞表演,将非遗项目融入体育教学的国潮课堂,让与会的领导嘉宾们纷纷点赞。
深大附中副校长边海峰(主持行政工作)向顽强拼搏、奋勇争先的中国体育健儿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他表示,奥运冠军孙颖莎和深大乒超俱乐部优秀运动员代表们的到来,不仅是对附中的极大鼓舞,更是对附中每一位拿云少年的莫大激励。
深大附中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在兵乓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等各类中学生体育比赛项目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他希望,拿云少年以奥运冠军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直面困难和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坚韧的品格,为实现个人理想而持续奋斗,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随后,香港乒坛新星吴咏琳上台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感悟。赛场上的她拿下了许多亮眼战绩,而赛场下,她还是一名学霸,以卓越的学术能力成为当年的香港高考状元,如今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量化金融相关专业。兼顾好学业与运动生涯,无疑需要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高度自律,但吴咏琳做到了,这让在场的师生深受激励和鼓舞。
孙颖莎在发言中分享了对乒乓之路的感悟,同时表达了对附中及学子的美好寄望。2017年12月,孙颖莎曾到访过深大附中,与初三学子分享乒乓梦想,七年后的今天,她再一次走进附中校园,久别重逢时刻,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她表示,七年里,深大附中的体育发展更有特色,深大乒乓球俱乐部深大附中基地建设更加完善,越来越多品学兼优的乒乓球苗子从这里走出。放眼未来,相信附中的少年学子,都拥有逐梦而来的热情,追光而行的果敢,为国争光的担当。
“莎莎姐您好,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在学生互动环节,有学生向孙颖莎提问:在面对压力时,如何调整目标与心态?孙颖莎暖心回答:前行的路上不会一路平坦,只要你认定了一件事,想去做好它,并且你也很热爱它,就坚定信心,相信会有收获。她送给在场学生一句祝福:保持热爱,相信自己,珍惜当下,奋发向上。
在精彩的分享交流过后,孙颖莎及深大乒超俱乐部运动员们,与在场师生共同见证和庆贺重要时刻——深大乒乓球俱乐部深大附中基地成立十周年。深大附中赠与孙颖莎、覃予萱、吴咏琳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作为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深圳市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乒乓球)、深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跆拳道、游泳、羽毛球)和深圳市足球特色学校,深大附中充分发挥大学附中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乒乓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圳大学和深大乒乓球俱乐部的扶持下,深大附中持续推动深大附属教育集团乒乓项目发展,强化“教会、勤练、常赛”,构建“学训赛”管理模块,以培养更多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学生运动员为长远目标,纵深一体化培养体系,打造卓越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梯队模式,促进体教融合生态闭环。
近年来,深大附中乒乓球队累计培养国家一级运动员12人次,国家二级运动员33人次;多次摘得省市级乒乓球比赛桂冠;2021年深圳市教育局授牌广东省第13届中学生运动会备战学校;2023年首获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女双冠军,并向北京大学输送优质学生运动员。
活动最后,由覃子萱、吴咏琳与深大附中乒乓球队的2名队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混双表演赛。师生们化身“球迷”,认真观看、叫好连连,近距离感受“国球”的魅力。运动员们展现的不仅有高超的乒乓球技能,还有彼此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精神。
本次孙颖莎和深大乒超进校园活动,不仅是对我校乒乓项目人才培养的高度肯定,也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对运动的热爱。相信运动健儿们的体育精神和冠军品质,将勉励附中学子砥砺前行,在梦想的道路上树拿云之志,成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