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走进深附

踏青马峦山,寻美鲲鹏径

本次活动路线为鲲鹏径第十三段和翠微径第一段。起点为马峦山西北门,终点为马峦山北门,全长约15公里。

沿途自然景观丰富,有碧岭瀑布群、乡土植物步道、梅亭等自然景观。该段线路穿越马峦山郊野公园,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壮观的瀑布群,包括银河瀑、千尺瀑、紫烟瀑、飞流瀑、九天瀑等。还能经过深圳最大的梅园,每年冬季千亩梅圃万株梅花盛开,非常壮观。此外,人文景观也颇具特色,有老围等客家古村落。其中罗氏大屋是庚子首义旧址,也是强华学校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晨光初照,大家从马峦山西北门出发,向山顶进发。在专业徒步向导廖师兄的引领下,一条“不是自然,胜似自然”的手作步道出现在众人眼前。一节节木材嵌入土中,在雨水的轻抚与人们的踏行下,化作自然的台阶。步道两旁,繁茂的树木与藤蔓相互交织,构成天然的绿色长廊。

一路上,山海、竹林、溪流、瀑布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桫椤、禾雀花等珍稀植物也纷纷映入眼帘。知识标牌为大家打开了自然知识的大门,生物老师们的现场讲解更是让大家领略到生命的奇妙。


正走着,“听,水声!”前方传来惊喜的呼喊。众人侧耳聆听,果然,隔着茂密的树林,传来潺潺的流水声。语文老师还没来得及吟诵完《小石潭记》,一条气势磅礴的紫烟瀑就出现在眼前,瀑布如银河落九天,引得众人纷纷驻足拍照,定格这震撼的瞬间。


告别紫烟瀑,队伍沿着溪流继续前行。丛林间,溪流或分或合,或缓或急,一路欢歌。它们最终汇聚在一起,形成一道道壮观的瀑布,成为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午后,队伍登上山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一边是高楼林立的坪山市区,尽显都市的繁华;一边是游人如织的大小梅沙,充满生活的烟火气。在此处,不仅能领略到截然不同的山海风光,更能深切感受到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强劲脉搏。

下山途中,多个古村落闯入大家的视野。斑驳的围屋墙垣、古朴的祠堂天井,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山野间的桃树、梅树生机勃勃,孩子们惊喜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妈妈,看,那枝头有好多果子……”


不久,我们抵达鲲鹏径十三段的终点——罗氏大屋。这座建于清朝的客家方形围屋,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祠堂两边的炮楼高耸,三层的建筑上,正中间设有正方形小窗,两旁的枪眼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地理老师鞠杰一到罗氏大屋,便忙着录制视频。她希望通过这些视频,让学生们了解电影背后的真实历史,知晓深圳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在前往公园北门的路上,一只在树丛中休息的猫头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家围在路边,举着相机、手机拍照,却都自觉压低声音,生怕惊扰到这位“山林精灵”。一位老师的孩子轻声说道:“妈妈,我们走吧,不要打扰猫头鹰睡觉。”众人微笑着,悄然离开。 


活动结束时,老师们将沿路收集的垃圾,分类投放至公园出口处的智能回收站。带着满满的欢乐与对自然的敬畏,大家迎着夕阳踏上归途。


学校党委书记文思源、副校长谢芳芳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文书记感慨道:“这次踏青不仅是一场放松身心的工会活动,更是一次生态文明的教育实践。期待未来能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让老师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收获知识与快乐,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马峦山鲲鹏径之行,是一次亲近自然的旅程,一场探寻历史的盛宴,更是一次守护生态的行动。它让深大附中的老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回了内心的宁静,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家会带着这份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继续书写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