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式在国歌声中正式开始。全体师生垂首肃立,静默一分钟,深切缅怀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与同胞。此时无声,却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响——是危难时刻的呐喊,也是无数志士前赴后继的足音。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文思源书记为师生带来一节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思政课。从沈阳每年鸣响的防空警报说起,他带大家重回那段烽火血泪的岁月。文思源指出,从柳条湖铁路的爆炸,到东北沦陷、南京血泪,再到哈尔滨的罪恶实验,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记忆。他强调,“落后必挨打,发展才自强”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走向更远的未来。


文思源期望同学们在课堂夯实专业,将爱国情化为报国行;共青团员应传承“抗日救亡”的担当,在志愿服务中发光发热;共产党员更要不忘初心、勇挑重担。他勉励所有人牢记“勿忘国殇,吾辈自强”,在民族复兴的路上交出属于青春的答卷。

由深大附中教师与云上舞蹈团合作的节目《强军战歌颂山河》,以朗诵结合舞蹈的形式,再现那段岁月中的民族气节与英雄情怀。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共鸣,让师生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









随后的学生分享和提问环节,大家围绕“如何真正铭记历史”“青年自强的当代含义”“平凡岗位怎样爱国”等话题展开讨论。一致认为,铭记是勇于承担,自强是脚踏实地,爱国就在做好每件小事、完成每项任务、履行每份职责之中。






现场互动热烈,多名同学向文思源书记提问,书记一一耐心解答。思想碰撞、真诚对话,让整场活动既有仪式感,又具备思辨性与现实指导性。




本次活动在一堂思政大课中,为全体师生做了一场精神的洗礼与行动的动员。它提醒我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唯有不忘来路,方能行稳远方。


深大附中学子聆听这堂思政大课后,心底奔涌着跨越岁月的沉思与激荡:
初二5班 李亦涵
今天下午的思政课上,气氛格外庄重。大屏幕上的“九一八”画面定格,震耳的防空警报声仿佛穿透时空,在每个人的心头回荡。看着屏幕上的内容,我为民族的屈辱感到心痛,为先烈的牺牲而震撼,更为如今的中国而自豪。我坐在书桌前,方才课上的情景再次浮现。我突然明白,这份“独属”的责任,正是抗战精神在当下对我最生动的解释。那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一种当下的担当。在以前,是先烈们挺身而出;在现在,是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责。对我而言,我的责任就是当好学习表率,服务好同学,并用笔记录下这些重要思考,将它们传递出去。这堂思政课对我,不再只是一次聆听,更是一场责任的交付。我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从做好一名学习委员开始,践行这份深沉且光荣的使命。
初三4班 王梓沫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爱国的表现形式虽有差异,但爱国的核心内涵始终是对国家的忠诚、热爱与奉献。抗战年代,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时,爱国以英勇杀敌的壮举为表现;如今和平年代,国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行各业的人在自己岗位上兢兢业业、创造价值,就是在表达自己的对国家最朴实的爱。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学生团员,我们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奉献祖国相结合。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刻苦求思,汲取先辈力量,扎实掌握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思维,为未来投身国家建设储备力量;在未来工作中,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要秉持敬业精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在平凡中书写爱国之情。
高一4班 张洛洁
1931年9月18日,莫须有的罪名被安在中国人的头上。一天、一个星期……短短三个月,东北三省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沦陷。八十年的时光飞逝,并没有让这段历史被淡化;日本教材的美化,更没有让这段历史被抹除。思政课上,洪亮的歌声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对自己的提醒——中华民族的耻辱不能忘,战争中流的血、流的泪还没有干!一分钟的静默,三分钟的警报,是回忆先烈们抵死反抗的身影是铭忆一铭记十四年以来的抗战。杨靖宇同志靠吃草、树皮求生的日子,以一人之躯周旋日军十余天;赵一曼同志受尽酷刑,仍旧一言不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人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人站着,中华民族的儿女,就是凭着这铮铮铁骨,凭着这一杆落后的长枪和血肉之躯,在无望的黑暗中,燃烧自我,照亮前路。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前人如此,后人亦是如此。思政课的主持人问:“青年人的使命是什么?”我想,是为国奉献。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写“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强了,为国奉献力量了,中国才能富强!铭记历史,将历史的沉痛化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青少年,是要让中国不落后,我们铭记历史,是要让中国不挨打。少年人,从学好习开始奉献力量。
高一9班 康思沅
当声声鸣笛响彻云霄,悠长而又沉重,仿佛整个世界都寂静了下来,这天是9月18日,是否国家的记忆又重回到了九十四年前的今天?作为共青团的一员,我有幸到现场聆听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思政课。踏入现场的那一刻,我的心是沉重的,我知道烙印在每个中国人血脉中的伤疤将再一次被揭开。一开场,主持人要求我们全体肃立,奏唱国歌时,那冉冉升起的,即便只是放映在大屏幕上的国旗的影像也让我血脉情不自禁地沸腾起来。这,就是我起初的感受,沉重而自豪。
接下来,文思源书记带我们重温九十四年前的今天。莫须有的罪名,破裂的山河,流离的百姓。刺眼的大刀,血色的街道,孤零的孩童。每一张照片,都刺痛人心,仿佛一根根刺,卡在我的喉咙里。但,中国人不怕。所以杨靖宇满腹草根和棉絮,所以赵一曼宁死不屈,所以狼牙山五壮士舍身为国。在那个年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他们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只为下一代人的安宁幸福。
如今的我们,未见其人,先受其恩。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历史需要我们永远铭记。但泱泱大国,我们要有我们的风度,去理智地捍卫我们的祖国。有国才有家,国是千万家,而家就是人组成的。所以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建设者,即便是平凡的岗位,也有它不平凡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想,绵延的笛声是敲响我们的警钟,我们应以历史为鉴,奋发图强,积蓄将来报国力量!
时光逝去,硝烟散尽,但抗战精神永不褪色。我校团委还组织了初高两部同学认真观看了“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视频。

深大附中学子将以此为新起点,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以真才实学服务国家,以实干担当贡献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