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教学科研

第10期 杨柳 对于教育,我要再试试

对于教育,我要再试试

杨柳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第斯多惠

 

我的班里有个“特别”的学生,她长得乖巧漂亮,但行为很“特立独行”。班主任说他收到了所有老师对这个学生的投诉,很多学生也来跟我抱怨这个同学的不可理喻,还劝说我:“老师,您不要搭理她,她捂不热,很奇怪很冷漠的”。

毫无例外,在我的课堂上,这个“特别”的学生不曾给过我面子。在一节新课上,课堂刚开始,我还没来得及上课,坐在正对着讲台位置的第一个座位上的她立马趴下正准备睡觉,我出于本能的走过去问她“XX,你不舒服吗?”她不回答,继续趴着。“你如果是困了,可以先去厕所洗把脸再回来,又或者你不舒服可以去校医那”她仍然不为所动,还是趴着……

考虑到我一再追问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上课,我便暂时不理她,开始了新的授课。在课堂进行了二十分钟后,这个学生时而看会音乐书,时而看向窗外发愣,时而又睡会,自始至终都没有拿出我这个学科用的教材,更别说听课了。出于担心,在学生做练习的缝隙,我还是去问了她:XX,你是不是真的不舒服,如果不舒服先去校医,估计你现在也听不进去”她带着奇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还是不说话。此时,我的心是拔凉拔凉的。我心理纠结着“我是不是可以不必如此热情,我只是一个科任老师,班主任做了那么多工作都没有见效,我的满腔热情真的有用吗?”

内心虽然纠结,但我还是不忍心不管她。在这节课下课后,我把她叫来了办公室,我希望我们可以来一次交心长谈,我希望我可以撬开她的内心,哪怕我的付出能给她带来一丝丝感动,我也觉得值得。

不过我高估了我的努力,她就是一座万年冰山,当我问她“为什么会在课堂上睡觉?在别的课堂上也是这样吗?”她说“是的,因为我想睡。我觉得累。”我说“累就可以随时随地睡觉吗?”她不语,我再问“课堂管理需不需要有纪律要求,课堂上能够随便睡觉吗?”她有点不耐烦,情绪激动起来“为什么不可以,我累啊,我就想睡”她语气很硬,甚至比我还不耐烦。一阵沉默,我没有再直接与她对峙这个问题,而是轻声问她:“你知道人和动物,例如小猫小狗的区别吗?”她没有回答我,但是在听。我接着说“动物靠本能生存,想吃就吃,想拉就拉,不用考虑形象也不怕臭名远扬,而人不同,人要有自律,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不顾个人形象素质……”她安静听着,自始至终没有说话,我们也没有针对这个问题再深入,可以说我们的这次谈话以一个无关痛痒的话题结束了。

在日后的课程里,我还是时常听到其他老师的抱怨,她也偶尔会在我的课堂上睡觉。我对我自己说“我不能放弃她,我再试试”于是,在我的课堂上我给她取了一个名字“睡美人”,我给她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档案,记录每次我开玩笑调侃她“睡美人”她的神情变化,也记录我偶尔找她谈话,她的语气变化。   

每一周上课,我都会有意无意的提到一下我们的“睡美人”,有时候我还特意挑了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她起来回答,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她在改变:每次我提到睡美人,她会笑,我要求交的作业,她从“从来不交”到“坚持交过来”,从“写一点点”到“全部写完”;更令我欣慰的是最近,她在我的课堂上时常会主动回答起问题;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她再也没有在我的课堂上睡过觉。

我明白,是我的“睡美人”、我的“坚持”唤醒了她。有时候,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的就是“我再试试”。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教育,我要再试试,如果我的不断坚持和不放弃最后可以唤醒她/他,或者感动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我也会觉得欣慰、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