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科技引领的智慧课堂
(2017年第14期)
为了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多学科的交流融合,提升教学水平,近期,深大附中教师发展中心推出涵盖多学科的“精品课堂”活动。5月3日,化学教研组组长蔡钦老师利用“智慧课堂”新模式,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蔡钦老师精品课堂预告
蔡钦老师授课的内容是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节。蔡老师别出心裁地以手机中含有多少种元素以及寻找替代元素依据的提问,引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在位置和性质的关系,回顾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已有的周期、族的认识为起点,结合构造原理对主族、副族原子的价电子排布进行了讲解,并让学生在手机终端上答题,而后利用智慧课堂的智能评测系统自动数据分析与反馈练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在元素周期表的分区讲解中,蔡老师以传统的填空题为载体,用智慧课堂中的抢答和抽答功能,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点之余,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随后巩固练习部分难题讲解的过程被蔡老师录成微课,除此之外,由于课堂容量有限,与本节课有关的扩展知识已在课前被录制并上传至平台,这些资源可供学生在课后随时反复学习,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依托智慧课堂的师生互动
“这节课展现了教师在立体动态信息反馈下驾轻就熟高超的教学机智,体现了在大数据时代,课堂变革和教师发展的新方向。”课后,年轻教师集中研究分析了本节精品课的特点,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节充分展示“智慧课堂”技术与教学完美融合的课。教师在没有“刻意”应用“技术”的痕迹下,以极其自然的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云”加“端”设备的应用,立足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渗透了化学学科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课后年轻教师在讨论智慧课堂教学方式
“利用智慧课堂能够帮助老师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形成过程性评价,有助于讲解更具针对性。”蔡钦老师认为,运用智慧课堂可以促进教师自主教研,相比传统课堂,利用智慧课堂的教学,在完成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完成了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所提出的公开课“1+8套餐”中录制微课视频的要求,方便教师将日常教学与教研相结合,为教学研究积累案例,激发潜在的教研能力,帮助其更快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主讲人简介
蔡钦,深大附中化学教研组长,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高中化学竞赛优秀教练员”。“广东省2013年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深圳市周小凡名师工作室学员,深圳市刘为基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承担深圳市高中化学“名师好课”,参与多个省级、市级课题,参编多部著作。曾获广东省中学青年教师实验能力大赛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厅“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优课,多次在深圳市中小学优质课例视频资源征集及在线展播活动中荣获“优质课例视频质量奖”。
文字记者:李立雯、樊丽、孙月
文本审核:刘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