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源自努力,付出终有回报
——一场比赛后的总结与反思
汪中明
参加第六届“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归来已经将近一月了,我也从最初的兴奋中恢复平静,是时候好好总结一下了。这是对自己参赛经历的总结和反思,或许也可以给大家一些借鉴吧。
很荣幸拿了教师组的一等奖,没有给深附和深圳丢脸,算是一大幸事吧。这当然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推动。在深附,每一位前辈都在关心着年轻人的发展,前有人带,后有人推,我们这一辈人的幸运呀。我的师父王劲松老师打从把机会交给我起,就一直督促我准备比赛事宜,全程跟进我的前期准备和比赛全过程,用心至极;雷绳聪老师也一路相伴,帮我磨课,仔细分析课程的每一个细节,更是在教学的关键地方提出了极为宝贵的意见;已经退休的吴哲球老师亲自到办公室跟我交流,为我打开思路;梁文文老师忙前忙后,帮我处理了比赛周边的全部杂务,十分辛苦;感谢薛莉老师,为了让我熟练比赛内容,主动把自己的课让出来,让我去磨;还要感谢张技老师,为我的课程提出意见,感谢年级级长陈美英老师等等,不一而足。回顾下来,这次比赛真是凝结了诸多长辈朋友的心血,与其说是我去参赛,不如说是我代表他们去参加比赛的。此处应当有特大写的“谢谢”,以表达我对大家的感激之情。
最重要的感悟是要抓住机会,并落实到行动中。我的机会是王劲松老师从市里面争取过来的,我只是适时的接住,没有把它丢掉并且充分重视了而已。毕竟人这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任何人都会遇到好的机会,但是机会来了,就要抓住,就要认真对待,落实到行动中。哪怕历尽艰苦,也要坚持不懈。
当然,既然参赛,就要有必胜的信念,更要有求胜欲望。要有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相信自己只要精心准备,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相信自己只要虚心务实投入,即使是没有拿到好的成绩,内心依然会有很高的满足感。同时这种信念的支持也一定程度上是获胜欲望的展现与反馈,他足以让你为解决一个问题而熬夜到凌晨两三点,为一场比赛而瘦个三两斤。当然,我不是在宣扬那种不顾身体极限的透支式付出,而是告诉大家,当在情况十分不明朗的情况下,信心和求胜的欲望才是希望的源泉。
我们这一次教学创新比赛是自己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直接去展示的,所以前期的准备至关重要。毕竟,我们的时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对于比赛的课题始终摇摆不定,没有目标的话,这必将会导致自己没办法全身心投入到这一节课程的筹备中去。有人就要担心了,我所选择的课题太多人讲过啦,再讲的话评委会有审美疲劳的,那就不会有好的成绩啦。所以一定要选一个很少有人讲的题目来作为自己的比赛内容,以此来标新立异。这种思考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其实完全不然。任何一个学科,其存在的历史应该比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年龄要大得多。这么长的历史跨度,哪一个题目没有被人讲过呢,哪一个题目不会让人觉得陈旧呢。关键的问题是,你所讲的题目,是不是属于你的,属于你的那应该是从你的头脑中加工过再输出的东西。所以,关于所讲的题目,只要认真分析,仔细思考,加入了自己的元素,那就是全新的东西,你用你的方式诠释了它,那就是独一无二的,不存在会不会让人感觉审美疲劳的问题,如果真的存在,那就是自己加工的还不够,投入的还不足。
要学会利用各种资源。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随着时间的积累,我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来越深刻,如果要我来阐述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我想,它不是在提醒我们什么东西都是有用的,而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利用资源,如果给你的资源再多,你不会利用,那这些资源对你来说都是垃圾。比如说,很多人都会忽视人教版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实际上,上面的资源非常的丰富,它不仅给出了教材章节内容的重难点,而且提供了科学完备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范例。甚至会有更高层次的对于教材知识背后的东西作补充解读。最简单的学校配套作业资料,上面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内容,每一章节标题下面对于教材内容的概括,既总结了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又梳理了教材的知识脉络。再比如,各大视频网站,上面有大量的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比赛录像等相关材料,如果觉得还不够,再搜搜相关的说课内容,太多资源能够给我们提供直接或间接的思路了。甚至去万能的淘宝用关键词搜索一下,都会出来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何况我们还有一个巨大的杀手锏式的资源库,那就是百度学术,里面包含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等等数字资源库,能够提供的思路就太多啦。所以,只要学会从周边的资源中合理的筛选出你所需要的内容,处处都是资源。
接下来的,就是整理资源。虽说资源很丰富,但是适当的整理资源,使之形成自己的体系,还是要仔细的研磨和反复的思考,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时而为自己的一个创意而激动不已,时而又为一个方案的流产而惋惜万千,如同在一座陌生的山林里爬山,走这一条路怕路途险远,导致后面进退维艰,走那一条路又怕错过美丽风景,时光流逝。想原地打坐把问题思考清楚再出发,肯定是来不及了。对于物理学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物理学的发展靠的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理论发展,另一条腿是实验的发展,我们的课堂同样如此,所以,当我的课程整合不下去的时候,我便会去整理我的实验,在制作教具准备实验的过程中,会发现,慢慢的课程的脉络在脑海里也就逐渐清晰了起来,之前理不清的头绪都陆续摸着了。所以,当脑袋动不了的时候,就换一种模式,去动手,调节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说不定,新的想法就在你干别的事情的时候自己冒出来了。这可能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潜意识力量吧。
最后,我要说的是,每一个环节都要提前精心准备,这点确实非常重要。我们的比赛分为两天,第一天是全体的比赛,第二天是优质课程展示,全程录像。我在参加完第一天的比赛以后,自我感觉良好,就比较放松了,晚上接到第二天要做展示课的通知,也并没有特别地在意,没有去检查和调试自己的实验器材,第二天去参加展示课,匆忙上台,实验器材都是临时从包装盒里拿出来的,自己最担心的实验器材可能会出现意外真的发生了,于是只好拿出紧急方案,抛掉其中一个演示实验,临时调整讲课方式。虽然也算完整讲下来了,但还是留下了不少遗憾。我想最大的失误就是自己在接到通知后没有去检查一下自己的实验器材,以确保万无一失。
以上是我参加华夏杯比赛后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挂一漏万,不足为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望诸位提出批评指正。